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
(1) 切削热的产生: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转变成了热量(称作切削热),只有1%~2%的功以形成新表面和改变晶格等作为应变能被储存在工件材料中。
切削热主要来自下述三个方面:
1)单位时间内被加工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功转变的热Qb:
2)单位时间内刀具前刀面与切屑底部摩擦所产生的热Qq:
3)单位时间内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摩擦所产生的热Qh:
因此,些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热量Q为: Q=Qb+Qq+Qh
如果忽略在进给运动中所作的功,则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等于在主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 Q=Fcυ c
式中: F c—切削力:
υ c—切削速度。
(2)切削热的传出:切削区里所产生的切削热,在切削过程中分别由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传导出去。因此,在热平衡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就应该等于由切肖、工件、刀具和介质所传出的热量,即
Q=Qch+Qt+Qw+Qm
式 Qch—单位时间内传给切屑的热量:
Qt—单位时间内传给刀具的热量:
Qw—单位时间内传给工件的热量:
Qm—单位时间内传给周围介质的热量。
各部分传出热量的百分比,随不同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角度及加工方式而不同。在干切削条件下,通常大部分切削热由切屑带走,其次为工件和刀具,介质传出的热量则最少。例如,车削钢件时,切屑带走的切削热为50%~86%,车到传出10%~40%,工件传出3%~9%,走味介质(空气)传出1%。钻孔加工时,切屑带走28%的切削热,刀具传出14.5%,工件传出52.5%,周围介质传出5%。
切削温度
切削过程中,某一瞬时工件、切屑、刀具上各点的温度通常是不相同的,而且温度的分布,也就是温度场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一般所说的切削温度,是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上午平均温度。
切削温度场通常采用实测的方法求出。图1-12是切削低碳钢时用红外照相法从刀具侧面测得的温度分布,图1-13是车削不同工件材料时,主剖面内前、后刀面上的温度分布。

图1-12 二维切削中的温度分布
工件材料:低碳易切钢:刀具的前角y0=30°,后角a0=7°:切削公称厚度hD=0.6mm,切削速度υc=22.86m/min,干切削,预热温度至611°C
由二图可见,切削温度的分布具有下述特征:
沿剪切面方向各点温度几乎相同,垂直与剪切面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很大:前刀面和后刀面上的最高温度都不在到刃上,而是在离刀刃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工件材料的脆性越大,则最高温度所在点离刀刃越近;在垂直前刀面方向上温度梯度亦很大,离开前刀面0.1~0.2mm处温度就已降低很多;工件材料的热导率越低(如钛合金),则刀具的前、后刀面的温度越高,最高温度点距刀刃也越近。
图1-13 切削不同材料的温度分布
切削速度υc=30m/min,进给量f=0.2mm/r,
1—45钢-YT15 2—CCr15-YT14
3—钛合金-YG8 4—BT2-YT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