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中国名牌与外来世界名牌同台较量时,消费者往往是"崇洋媚外"。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消费者对世界名牌产品质量的认可。 德国SEW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经过七八年的打拼,去年SEW以近2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终于坐上了中国减速机制造业的第一把交椅。 是什么原因助SEW在中国市场上稳步发展?这还要从产品之外的被中国减速机市场视为"SEW现象"中寻找答案。 重量级的投资方式 在SEW登陆中国市场之前,虽然也有几家外资减速机制造企业抢先进入中国市场,但因他们奉"摸着石子过河"为律条,在中国的首期投资最多的一家也不过1000万美元。轻量级的投资打造的必是轻量级的企业,他们很难在初具规模的中国减速机制造业和减速机市场造成大的震撼力,很快这几家外资减速机制造企业,便淹没于中国减速机市场的厮杀声中。 轮到德国SEW集团登场,却是另一番景象。1995年德国SEW集团宣布,建于天津开发区的SEW减速机亚洲制造中心一期工程投资就高达1亿美元。考量这一巨额投资,在当时的中国减速机制造业可谓是重量级的。当时就有人预言,SEW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减速机市场现有格局将会改变。 初摆擂台,SEW不仅使中国减速机企业另眼相看,也从实力和气势上让另外几家外资减速机企业相形见拙。SEW的轰动效应远不止于此,更多的中国用户也从SEW的大手笔中看到了"世界传动领域领先者"强大的魄力。可以说,德国SEW"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重量级投资,从一开始就以强势集团的形象走进中国用户的视线。 彻底的人才本土化 SEW进入中国后,信奉的是"在中国做事情,要由中国人来做"。因此,在SEW企业内部,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情感上的隔阂、文化上的碰撞,这一切得益于彻底的人才本土化。对于市场,SEW则没有行情的误判、决策的偏激、措施的失当,而以成竹在胸的坦荡,时时处处掌握着市场规律的脉膊,还是源于彻底的人才本土化。 凭借浓浓的乡土乡音凝聚成的亲和力,国内用户很快认可了SEW的技术和全心全意服务中国的理念。 营销上的"快速专递" 代理制是一些外资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SEW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跨入中国市场,SEW就采取"人海战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0多个销售办事处,以近乎"直销"的营销模式,铺平了一条"快速专递"信息流、物流及服务一条龙的绿色通道。 为凸显其"快"字,SEW要求销售办事处人员要时时刻刻与用户保持零距离接触。在面对面、手拉手、交朋友的过程中,捕捉到最鲜活的第一手需求信息。如遇重大项目,公司主要负责人定会亲临现场,决不放过任何一次商机。为凸显其"快"字,SEW还要求销售办事处人员"把用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凡用户有急需,哪怕是空运也要确保对用户承诺的交货期。 近几年,SEW为更加贴近用户,使"快速专递"再快些,在追加投资1亿欧元完成天津SEW二期工程的同时,又以8500万欧元的巨额投入,分别在广州、苏州、沈阳建立了减速机生产基地。下一步,SEW还拟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各建一厂,以不断强化地缘优势。 SEW用真诚感动中国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