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运行23年、产坯508万吨的马钢首台小方坯连铸机功成身退,这是马钢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品整体升级的必然抉择。
第三钢轧总厂炼钢区域历经十余年的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如今已形成四座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对应两台六机六流连铸机和两台大小异型坯连铸机全新生产格局,品种结构全线升级。在此局势下,1983年投产的马钢首台小方坯连铸机,虽经一次技改调整,但终因其产能小、设备陈旧而日渐“憔悴”,退出马钢连铸舞台是历史的选择。近日,得知这台小方坯连铸机即将谢幕消息的连铸职工,络绎不绝地重登铸台。他们以连铸工人特有的形体语言,抚摸着她大包回转台、中间罐、操纵纽、引锭杆和足辊、冷床躯体,流连忘返,纷纷依偎着她拍照留念,留下这一历史的瞬间。这不仅仅因为她身上凝聚着马钢两代连铸工人辛勤汗水,洒满了两辈连铸工程师们动情的泪花,更因为她是哺育马钢连铸技术的“母机”。当年,马钢开创的国内首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就是她母体分娩日夜供养的“娇儿”,铸就了马钢高速线材产品黄钟大吕之声的中国“金牌”。
23年光阴如梭飞逝,由她浇灌培育的两代连铸工人和工程师,如今已出落成为声名全国的马钢连铸专家、主导马钢连铸生产线的管理者、作业长和一个个生产标兵。在她那粉红色的脸上,贴满全国标杆班组、全国青年文明号生产线的闪光荣誉;在她身上,工程师创出的结晶器气动供油装置的国家专利,将永远铭刻对她的眷恋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