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烯装置规模向大型化发展 根据著名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称,未来乙烯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每年约4%-5%,5-10年乙烯装置规模将不断扩大,新建乙烯装置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规模、原料和工艺技术,以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建设150万吨/年规模的大型乙烯装置不久将成为现实。乙烯装置规模的扩大将显著降低投资,装置规模由50万吨/年增至70万吨/年,可节省投资16%,由50万吨/年扩至100万吨/年,可节省投资35%。另外,乙烯原料对其盈利能力影响很大,中东地区以气体为原料的乙烯装置未来更具竞争力。 2.炼油厂渣油为原料的气化技术 过去10年由于原油性质变重和变劣,市场对中间馏分油(航煤和柴油)需求加大,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即要求燃料清洁化,限制SOx、NOx和CO2排放)导致对炼油厂燃料油(主要为渣油)产品需求不断减少。主要由更为清洁的天然气用于发电,使燃料油在发电行业用量急剧减少,造成低价低质量的重质渣油产量过剩,由此以渣油转化为含氢气和一氧化碳合成气的气化工艺(IGCC)应运而生,此工艺转化的合成气可用于发电或生成蒸汽或用于石化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的基本化工原料气体。目前有几种成熟气化工艺(IGCC)可对外授权。 合成气用于化工产品生产原料的关键在于H2:CO比,合成气纯度、可靠性及规模经济性等几方面,目前由炼油厂渣油气化生产的合成气的H2:CO比均小于1,用于化工生产均需进行调整。 3.稀乙烯的增值利用 稀乙烯用于乙苯生产,传统的乙苯生产方法是利用聚合级乙烯与苯进行烷基化法制得,但从资源配置角度考虑,利用乙烯裂解装置联产的稀乙烯生产乙苯更能发挥装置的经济效益。 对于蒸汽裂解装置,裂解原料不同,其乙烯浓度差异较大,如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的乙烯裂解装置,其乙烯分离塔中乙烯浓度可达80%,而对于气体裂解原料装置,其乙烯浓度为60%,剩余组分多为乙烷。ABB鲁姆斯公司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稀乙烯制乙苯经济性最佳,因为稀乙烯中比乙烯更轻组分如氢和甲烷等和比乙烷更重组分如丙烯均被有效地脱除,这些均对乙苯生产不利。此外,稀乙烯与乙苯装置匹配利用可显著提高现有乙烯分馏系统效率。 4.二甲醚的生产利用 现今高经济效益的甲醇工艺技术可实现日产甲醇5000吨,甚至更多,为甲醇下游利用,生产更多高价值产品提供了机会。其中甲醇生产二甲醚最具市场前景。二甲醚可作为发电行业燃气透平替代柴油的燃料。 二甲醚由甲醇脱水制得,最有代表性工艺为德国鲁奇法,改变了传统的甲醇和二甲醚联产的工艺路线,而是在甲醇厂中增加一套独立的二甲醚生产装置,可明显节省投资。根据二甲醚蒸馏塔尺寸和结构变化,可以生产不同规模的二甲醚产品,如用于发电燃料气或纯二甲醚产品等。 5.二烯烃和乙炔的脱除技术 延长石化厂乙烯裂解装置和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周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之一是避免二烯烃和乙炔的聚合物形成。炼厂及乙烯厂中碳三、碳四和碳五物流中的二烯烃和乙炔可通过选择性加氢进行处理。不过,高昂价格的钯基加氢催化剂(美国现时价格为42美元/克)使得人们必须重新考虑反应器的设计以进一步优化钯基催化剂的性能。现在反应器设计均趋向于采用上流式结构,进料气/液比为0.2或更小,而传统的选择性加氢工艺反应器为固定床下流式结构。 不论采用上流式还是下流式结构,氢气和烃液流均为同向流动,但采用上流式结构气液物料分布更好,所以其选择性加氢效果也更佳。 6.抑制催化和高温裂解焦的生成技术 乙烯装置结焦是困扰乙烯厂周期运行和影响乙烯生产的老问题,抑制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