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徐工"被外资并购是否威胁到产业甚至是国家经济安全的讨论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实际上早已涌动着一股以外资主导的并购潮流了。虽然外资并购目前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还不算普遍现象,但记者案头随意翻翻便能找出近期发生的几桩外商通过独资、扩股在华加强发展的实例:博世投资1.6亿欧元分别在长沙和苏州建立生产汽车部件的全资子公司;ZF集团在杭州成立全资的传动技术公司;伟世通与汉拿在大连的合资汽车空调企业开张;德尔福增持其在华合资企业---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公司股份……既然整车方面有50%的股比限制,从零部件入手,继而掌控整个汽车产品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就不失为一条既在你的法令规范之下,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心技术研发与关键配套件旁落中方之手的担忧。
"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是业内流行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所采取的所谓"斩首"策略。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之际,一场以外商独资新建、增持控股和并购控股为主导的战役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悄然打响。
对外资恶意并购应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外资整体收购'洛轴',我们不赞成!"这是前不久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就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框架协议的签订,向上级单位发出的呼吁。他们的理由很鲜明、很简单:一是洛轴的去向事关国家的产业安全;二是就整个行业来讲,以往的"市场换技术"几乎都是把市场丢了,最终技术也没完全换来。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3%上升到目前的35%以上,尤其是在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出口市场份额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外资在某些产业的生产销售领域,已经达到控制地位甚至形成了垄断现象。
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隋永滨表示,外资并购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虽然还是局部性的,但它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那就是行业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其趋势是很可怕的。因此他认为,应当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对外资的限制,对之实行行政与法律的干预是国际惯例。
针对装备制造业中某些子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被外资恶意并购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工业司陈建国处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全部买下或者控股中方的排头兵企业,买下的目的不是发展,而是把它灭掉,有的是把品牌灭掉,有的是把企业灭掉,而灭掉的目的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地垄断!"例如,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