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明确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出了16项重点突破的主要任务,并对外资并购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政策解读
6月下旬,《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布,股市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机械类股票的整体涨幅达到3.7%。 受此影响,沪深两市指数继续表现为震荡攀升的走势。
《意见》的公布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战略位置,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曾培炎副总理指出:“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如何,是一个国家研发设计、材料质量、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系统集成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意见》明确提出了16项重点突破的主要任务,它们涵盖了机械行业中的电力设备、电工电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农用机械、电子设备、医疗设备等多个子行业。其中,发展数控机床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基础。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实现制造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基石,是保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防军工现代化的战略装备。纵观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个关键领域,每个领域的振兴都需要大批先进的数控机床来装备。如发展大型火力发电和核电机组、制造大型化工设备、开发大型海洋运输船舶、研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发展高速列车、新型地铁和轨道交通车辆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专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制造。同时,数控机床作为国防军工的战略装备,是各种武器装备最重要的制造手段,是国防军工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意见》不仅明确了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还制定了具体的振兴措施,包括:
第一, 通过结构调整,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
第二, 鼓励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 依托重点工程,支持并推进自主制造;
第四, 规范外资并购,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
第五, 协调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的产业链;
第六,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意见》强调了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企业要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透露,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新产品贡献率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1/10。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3~5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10年。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意见》还规范了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方向。针对并购行为,《意见》提出,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新的投资机会
外资并购将受到较大限制
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是面宽,门类多,品种复杂,它的龙头企业,比其他工业行业要多得多。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是国有企业,都归地方政府管辖。尽管近两年它们的效益有所好转,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企业最终将是包袱而非效益的贡献者。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扭曲政绩考虑,对跨国公司并购龙头企业采取十分积极态度,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跨国公司乘机加紧并购国内各地方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他们凭借实力和非凡的公关能力,廉价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力图控制企业经营权,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垄断我国市场、压制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
《意见》中提出了“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来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
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外资并购成为市场主要热点之一,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受此影响,一些具有外资并购概念上市公司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对象,如徐工科技(被凯雷收购)、建设机械(被德国的ABG公司收购)等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成为外资并购对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我国工程机械市场近几年增长较快。在“十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局面,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