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0.1Hz-50kHz振动幅值和相位计量基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此项研究成果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一代振动幅值和相位特性国家基准系统,是国家质检总局技改项目,它包括振动高频(2kHz-50kHz)基准,中频(20Hz-2kHz)基准,低频(10Hz-10kHz)水平和垂直向基准。 振动测量是动态测量的一部分。它广泛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和监控、模态分析技术、地震和物探测量等很多领域中。随着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振动测量不但要求测量传感器幅频特性,而且要求同时测试其相频特性。为了满足需要,计量院力学与声学所科技人员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技术成果。 在低频垂直向副基准幅相特性测量系统中,研制了低频振动标准套组,在亚太地区首次采用动态相位解调的零差正弦逼近法,实现了加速度灵敏度幅值和相移测量由1Hz下延到0.1Hz的技术突破。自主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波峰波谷的外差时间间隔法、改进的外差正弦逼近法和改进的零差时间间隔法,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压电高频(2kHz-50kHz)振动台上,首次在国内外采用外差技术,实现了振幅(1~500)nm范围内的纳米级振动传感器灵敏度幅值和相移的同时测量。 在中频振动基准的电磁振动台上,首次在国内采用外差技术,实现了灵敏度幅相特性校准,将中频基准由20H-2kHz扩展到10Hz-10kHz。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中低三套基准(副基准)完成了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在10Hz-10kHz灵敏度幅相特性的双边比对,为我国获得国际互认的振动最高校准能力(CMC)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