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觊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引起了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警惕。今年6月,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凯雷并购徐工发难,认为并购危害国家安全,丧失国有品牌。一时间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外资并购形成了白热化的讨论。 导致外资并购的主要原因是工程机械行业企业面临着机制和技术的双重困局,那么,这些企业突破困局的关键就在于转变机制和掌握核心技术。因此,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方式非常必要。 外资潮涌下的双重困局 据统计,2005年末外资工程机械企业在中国达130多家,2005年进口工程机械及国内外资品牌的工程机械产品销售额达600亿元,国外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50%。从目前外资企业情况来看,已基本垄断了工程机械高端市场,并在蚕食中低端市场。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白津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外资并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外商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进行整体布局、全行业通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外资并购的中国重型机械工程制造业大部分是国企,这些企业面临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困境。这两个困境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 徐工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王庆祝说:“国外机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电梯、挖掘机等属于技术高端的产品几乎都被外资垄断。包括徐工在内的国内企业生产的强项产品是工程起重机、装载机和压路机等技术中低端产品。” 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国产机械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不得不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拱手让给外资企业,让其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在低端产品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收益微薄。 王庆祝说,“这次凯雷并购徐工机械如果成功,可以转换机制,甩掉包袱。” 除此以外,这些企业的另一个考量是,通过这种并购,达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目的。据透露,凯雷并购徐工机械后就引进了几项重大项目,对于这些重大项目虽然媒体和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技术落后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诱惑力的。 岌岌可危下转身自主创新 今年6月末,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据记者统计,在不足7000字的《意见》中,21次出现了“创新”词汇,可见“创新”一词使用频率之高。无疑,“创新”是振兴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而当前的一个现状是,一些国有工程机械企业已经被外资并购,那么中国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就面临挑战。 面对这种状况,白津夫提醒说:“外方控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自主’的否定,几乎所有的外方控股企业都对自主创新采取种种限制。即便是有个别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成果也毫无例外地尽属控股方。这样,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被严重弱化的同时,也造成技术创新成果的流失。” 因此,有专家指出,企业不应只热衷于改制并购,也要转身自主创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