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激振动的原因,有关自激振动产生的学说(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再声颤振,这是一种由于切削厚度变化效应引起的自激振动。产生再声型自激振动的原因是:切削过程中被加工表面前、后两转(次)的切削区有重叠;后一转(次)切削振动纹滞后于前一转(次)切削振纹,且相位差角ψ在0~180°之间。
2) 振型耦振,这是一种由于振动系统各主振模态间相互耦合、互相关联而产生的自激振动。产生振型耦合自激振动的原因是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小刚度主轴落在了切削力与加工表而法线方向(y轴)夹角β之内。
(2)自激振动的诊断
1)再声型自激振动的诊断,如果机械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强烈颤振,可设法测得被切工件前、后两转(次)振纹的相位差ψ. 若相位差ψ.位于Ⅰ、Ⅱ象限内(0°<ψ<180°),则可判定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再生型自激振动产生;若相位差ψ.位于Ⅲ、Ⅳ象限内(180°<ψ<360°),则可判定该振动不是再声型自激振动。
2) 振型耦合型颤振的诊断,如果切削过程中发生了强烈颤振,可设法测得z向振动相对于y向振动在颤振频率成分上的相位差ψ。若相位差ψ位于Ⅰ、Ⅲ象限,则可判断机械加工过程中有耦合型颤振产生;若相位差ψ位于Ⅱ、Ⅳ象限,则可判定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是耦合型颤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