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车刀,割划着金属,发出阵阵尖锐的叫声,掺杂在机器的轰鸣声里;机器上的钢铁好像破了的磁带一样飞出来,飞舞着掉在地上,一卷一卷的,有时候还冒着一些烟,就像刚刚烧退去的火焰……这一切,对于辽阳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陈春普来说十分熟悉,20年来,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车刀飞舞中燃烧自己火热的青春。凭着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他先后解决以卧式车床加工泵架、利用摩擦加热方法加工变径管、用车床加工轴瓦的球面等十余项技术难题,并获得辽阳市职工技能大赛车工技术能手称号、市总工会授予的知识型职工称号、辽阳五一奖章、市工业战线十大职业技能带头人、辽宁省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11月21日,记者见到陈春普时,他正在车工实习车间里,为学院即将举办的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忙碌着。今年38岁的陈春普, 1985年在辽宁庆化公司参加工作,1988年从事车工工作。他从学徒开始,二十几年来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做事就要认真,勤奋。由于他勤于钻研技术,生产所需的复杂加工件,经过他的“精雕细刻”,保证准确无误地加工出来。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车工大王”。
刚上车床操作那阵子,他把自己车出的零部件与各位师傅所车出的零部件进行比较,总感到从物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的亮度上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他经常到各师傅车床旁,瞅瞅、看看,脑子也不断地琢磨着。在他刻苦的努力下,仅半年时间便熟练地掌握车床操作技术,车出来的零部件也达到了标准。看到他在技术上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几位师傅都夸小伙子 “有心计,是块‘料’。”
入厂以来,陈春普先后自学了《车工必读》、《车工题难解答一百问》、《洗工必读》、《刨工必读》和《金属加工切削手册》等专业书籍,为早日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行家里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生产解决了一道道难题。
生产设备上的一个脉冲机筒轴一端被废酸腐蚀,需要更换,若外购,则时间长,价格高,影响生产。厂领导决定自己加工,任务就落在陈春普的肩上,他用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自己加工的筒轴装在设备上。工作中,他发现立式混合机球面调心轴瓦经常更换,影响生产,就自行设计制作出专用夹具,车出标准球面,增加轴瓦运行的时间。一次,在维修设备时,他发现酸管线的变径管是焊接的,易损坏,工序多。他试着用摩擦方法加工变径管和封头,表面光滑,无漏点,管内径不阻料,提高了变径管的利用率。
1998年,由于他技术精,经验多,厂领导决定让他以卧式车床加工泵架。他每天围着车床搬上搬下,又量又画,既是车工,也是铣工和刨工,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终于加工出合格的泵架。这个项目作为厂里的革新项目受到好评。他还特别注意把所学的各种技能灵活运用,他用车床校正的方法调试绞龙,使原来几天就要换一次的吊瓦可以用半年以上,仅这一项就为工厂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多年来,他的多项改革已经为企业节约资金百万元以上。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陈春普在辽阳市2004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了“辽阳市首席车工状元”,并获得了“辽宁省技术能手”、“辽阳五一奖章”的荣誉称号和《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006 年,辽阳技师学院公开招考一线教师,陈春普顺利地通过笔试、实操和面试,最终以车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辽阳技师学院录用,成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这与他原来从事的工作有了很大区别,不仅要求自己懂,而且要让学生懂。上课的时候,陈春普先把这节课的要点仔细的讲解一遍,然后再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学生操作过程中,有不熟练的,他就手把手的教,直到学会为止。
由于入校时间短,授课经验比较少,他就经常去听其他教师的课,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年来,他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又系统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他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做不同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懂会用。有一个学生不满足简单零部件加工操作,自己提出要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操作,他根据那个学生平时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练习蜗杆的加工,现在这个蜗杆还在学校的展厅内展览。
在他的辛勤耕耘下,他指导的三名学生在辽阳市第二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在辽宁省举行的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07年,陈春普本人也荣获辽宁省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称号。同年,在辽宁省技工学校学生作品展活动中,他带的三名学生的车工和铣工作品全部获奖。
从“金边蓝领”到“白领”,陈春普身份的转变,令许多同行惊讶和羡慕。陈春普说:“我是幸运的,应该感谢党和政府,是一次大赛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我非常珍惜眼前的工作,要多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将成功经验传给每一个学生,走出一条技能报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