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泰星减速机公司董事长张国林谈现代企业改革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李鸿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
——全国劳模、泰星减速机公司董事长张国林谈现代企业改革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界和理论界思考着的课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供应紧张、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加大、机制不活等诸多“成长中的烦恼”。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词之差,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经济发展更看重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的幸福指数、绿色的环境等。 泰星减速机公司董事长张国林可以说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的科学协调发展,将企业由“增长”型转向“发展”型。他在企业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管理措施,都是以人为本,调动每个员工的活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他很早就提出了不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不上能耗多、污染多的产业,企业的能耗节约指标、原辅材料的利用率、资金周转率等在全国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企业内外的环境也是一流的,德国专家称之为“花园工厂”。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一直参与当地新农村的建设,“造福乡里,兼济天下”,为推动光彩事业、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岁末年初,我们来到位于泰兴市的江苏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这家全国最大的减速机生产基地的厂区内,生产一派繁忙,提货车辆川流不息。干部职工怀着喜悦的心情,正在向年终目标冲刺。在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张国林董事长。张董事长避而不谈成就,而是说起了企业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道出了自己在研究现代企业改革和建设新型企业方面的探索和体会。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目的之一就是反哺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 张董事长说,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企业怎么办?我觉得我们企业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应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我们企业是从乡镇企业起步的,企业办在农村,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农民有钱了,他就富裕了,家家有钱了,农村就富裕了。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在企业发展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企业家只有融入社会,更好地回报社会,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经济细胞。实业报国正是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始终以致富不忘国家、不忘人民为宗旨,坚持为国家多创造财富,为社会多做贡献。 张国林自1984年担任泰兴减速机厂厂长之日起,就立志兴办一厂,造福一方,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早在80年代末他就和我们谈过“纵有千幢楼,夜躺三尺床;纵有千仓粮,一日三顿饭”的人生至理名言,做到财富在手,责任在肩。因此,他始终以“致富职工、发展企业、奉献社会”为己任,立志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致富一方百姓和人民”。公司的发展、员工家庭的富裕、姚王及周边乡镇经济的腾飞,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这些年来企业累计缴纳国税、地税4亿元,发放职工工资、福利、奖金6.6亿元。 张国林十分重视并热衷于教育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公司每年赞助本地教育事业各项活动经费、希望工程、科研机构开发经费、当地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高达300多万元,他本人每年还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多年来,公司不断支持村镇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资金用于修路,服务农业和搞社会福利事业,救助贫困户。企业还成立了扶贫基金会,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百分比作为扶贫基金,面对社会帮贫扶困,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向社会奉献爱心,为当地人民的生活谋了福利。公司所在地姚王镇,因为有了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企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已由过去的贫困乡镇一跃成为了国内的富裕乡镇。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核心,是在企业内部建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 股份制改革后,仅仅解决了体制问题,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新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管理科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是张国林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潜心探索,企业在以往“三改”“三制”基础上,又推出了“企业内部私营竞争机制”,在完成职工机制转换以后,通过“三联浮动”这一原创思维很好地解决了股份制企业管理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各级干部的自我定位、自我考核、自我管理问题,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有形化。 张国林说,“企业内部私营竞争机制”是通过创建适合股份制企业的机制来深化管理,深化改革。它的核心是在股份制改革以后,通过在各级干部当中建立全员、隐形的私营竞争机制,达到体制和机制的完美结合。公司用规范的机制,把企业分类,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级干部。对每个干部都以目标、责任和效益进行规范的考核,形成自我管理、自我考核、自我结算的体系。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车间主任、每一个职工都是一个隐形的私营企业,他们以集体的资产、设备,发挥个人的特长、创造个人的效益,把各级干部推向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轨道。 “三联浮动”首先体现在各级干部的联动职务浮动,彻底打破了干部的终身制。任何干部,只有在各自岗位上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和指标,完成公司规定的法定任务,才能继续在该岗位任职,通不过考核的一律自动让出该岗位,到其他岗位竞争;反之,如某一干部自我考核能胜任更高岗位的,可以到更高岗位锻炼,确实能胜任的留用,不能适应的再竞争其他岗位。 其次,各级干部按实绩自我定职,按实绩自我定级。实绩是各级干部自我考评的重要标准。各级干部只有围绕各自的工作目标,努力创新,勇于创造,创出实绩才能赢得自己的岗位,赢得自己的饭碗,赢得自己的报酬。 再次,“三联浮动”由岗位选干部变成了干部选岗位,把原先的企业“要我做,要我管”变成了“我要做,我要管”,而且,必须“管好人,做好事”,做任何事都成为自觉行为,而且,有冲劲,有创新,有成效。 “三联浮动”实施以来,每个人都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不仅是为企业的发展,更是为自己的发展,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和奋斗。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关键是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创造民族品牌。 张国林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要打造“绿色”产品,创建“绿色”企业,那种拼资源、高能耗、高污染的事不能再干了,否则贻害子孙,后患无穷。过去,办企业一味追求规模、产值,铺摊子,拓外延。现在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实现科学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定在企业要具有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动力和能力上。动力即机制,我在企业中探索出一整套符合自己发展的人才机制、用工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等,被人称为“泰星管理模式”。有了好的机制,如同航空母舰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这些动力都是靠机制这个核烈变产生的。每一项机制的产生和推出,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企业如大船,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还必须要有完整的系统运行,这就是能力,它包括技术、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方面。否则再强的动力也会被内耗消磨掉。这几年,公司坚持不懈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素质上。公司累计投入3亿多元,从德国、美国等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120多台套,使企业的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经营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惜重金引进高端科研人才,还通过内部挖潜,强化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国家大型工程招投标中,“泰星”牌减速机赢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连连中标,成为三峡建设、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首选品牌。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管理经验、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我的资本积累。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存在 “一多一少” 的情况。所谓“多”,就是这些年来,对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和西方管理方式方法的借鉴和引进比较多;所谓的“少”,就是从中国本土出发,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理论和方法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出路在哪里呢? 泰星从国情、企情和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现代企业创新之路。20世纪80年代初,泰星这个名字就响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称泰星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发源地之一,是我国较早进行管理创新的实验区之一。泰星管理经验的核心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创立实施“四个三”的管理模式。将国家的政策与泰星“四个三”的模式结合起来,是泰星管理的主要特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国林就提出干部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竞争机制、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和实绩计酬的分配机制。上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了“三制”,即质量工资制、供应公开招标制、销售买卖制。本世纪初,他又提出了“三联浮动”,即联产浮动计酬、联产浮动计奖、联产浮动计股,进一步解决股份制企业在发展中的弊端,用机制确保体制有效运行。泰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管理经验,“三改”、“三制”、“三化”和“三联浮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泰星公司始终致力于赶超世界减速机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减速机系列产品制造历史和持续的创新,目前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已经站在国内滚、磨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的最前沿,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要造就一支思想解放、道德高尚、团结和谐的干部职工队伍。 和谐企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国林董事长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建设新时期新型企业的干部职工队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就要为各级干部搭建私营竞争机制的平台,营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为职工家庭奔小康搭建致富的平台。全体干部职工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技能,求得最佳的效益回报,从而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家庭的小康目标。让职工感觉到企业家庭同是一个家,企业好,家庭就好,企业富,家庭就富。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企业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改革创新,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创造个人的效益,从而获得了高额的物质回报。公司员工在享受物质回报的同时,还享受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这样,职工就能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思想境界和道德品德无形中得到升华,共建和谐意识空前高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中,不仅要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要营造人与环境、人与物之间的协调。一方面,优化厂区环境,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员工处在一种愉悦的工作状态中;另一方面按照工艺的要求,使人、机、物处于最佳优化组合状态,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呵护,让员工在公司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公司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企业为全厂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大病救助等多种保险,为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投入了相应的资金,盖起了职工之家,使员工可以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每天的免费午餐、晚餐,春节的年货、厂服等;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员工。张国林董事长了解到某一员工因家庭困难,没有钱建房,便由公司出钱为其建了新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我们在泰星公司会议室见到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张国林董事长的领导下,科学发展,有所作为,赢得了广泛赞誉。张国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当选为江苏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在社会活动中,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泰星的管理思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张国林董事长表示,在今后发展中,要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推进公司科学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