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齿)隶属于山西省国资委国资公司,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大同齿轮厂,1997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54亿元,资产总值9.8亿元。主导产品重型汽车变速箱和汽车发动机齿轮均为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现已形成年产12万台和80万件的生产能力。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通过了QS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过去,大齿高度重视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适时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并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具体做法是:一、连续实施技术引进,不断开展自主研发,实现了战略转移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实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在初期发展中一条既实用又快捷的产品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之道。1986年,在国内重型汽车变速箱生产几乎处于空白的情况下,公司第一次引进日产柴技术。2001年和2002年,又连续两次引进日产柴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依靠自主创新,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多品种、宽系列、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格局。特别是2002年,公司引进的是日产柴刚刚投放市场的最新变速箱,代表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技术引进、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使该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并且适应了市场需求且不断优化升级。与此同时,还淘汰了技术含量低、效益差、污染大的低水平产品。目前该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95%以上,所创效益占到总效益的97%以上。经过三次技术引进和十几年连续不断的自主研发创新,公司终于实现了由农机企业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同时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的销售收入由1986年的2652万元,提升到了目前的6.5亿元。二、大力推进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生产主体的制造装备则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则是提高企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从“七五”到“九五”,特别是“十五”,公司在技术改造方面连续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先后完成了重型汽车变速箱和大、中马力拖拉机前驱动桥等一系列重大技改项目。“十五”期间,公司更是加大了自筹资金的投入力度,累计技改投入近6亿元,使重型汽车变速箱的年生产能力扩充了6万台,达到年产12万台,汽车发动机齿轮的年生产能力扩充了40万件,达到年产80万件。还组建了省级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并通过企业中试验证,使产品投入市场可靠性大大提高。建成了国内较先进的柔性重型汽车变速箱装配线和牧野加工中心箱体生产线。大量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的使用,使加工手段更加先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十五”技改项目的完成和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大齿的装备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有力提升,发展后劲大大增强,规模效益明显,实现了资金——技术——效益的良性循环。现在,公司的整体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充分体现了科学化、数字化、集约化、高效率、低耗能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特点。三、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全面融入国际市场,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是产品研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是产品营销的国际化,第三方面是开展国际交流和咨询。1.产品研发的国际化,即:与世界级的设计大公司共同研发产品。2004年,公司在靠单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追随模式”,短期内快速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后,开始直接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合作开发新产品的新路子,并与欧洲的一家著名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适合中国国情、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C16J200T新一代变速箱。2.产品营销的国际化,即:拓展国际业务,向发达国家、全球知名大公司出口零部件。2004年以来,该公司以进入全球采购体系为目标,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不断培育国际市场。目前他们已经成为一些外国企业的全球供应商,直接出口产品遍布美国、巴西、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瑞典、印度、伊朗。今年的出口创汇预计能达到400多万美金,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3.开展国际咨询指导,即:通过与国际交流,学习和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动态。信息化时代,企业产品要与国际接轨,学习和掌握国际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行业信息十分必要。为此,公司开通了企业的中英文网站,使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及时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邀请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专家来公司进行访问咨询,同时选派管理及工程技术方面骨干到国外研修,这些都促进了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四、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公司在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一是选派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到国内知名学府深造。二是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研修、学习。三是与清华等名校建立长期培训关系,对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营销人员、财务人员实施内部培训。四是根据公司实情,实施异地人才战略,在北京建立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异地人才场所,充分利用地理、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