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潜:给国内制造企业一个机会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xinxi
"一项重大设备的国产化绝不是哪个个人能做到的。"记者预约采访时,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志潜如是说。
黄志潜从未总结过自己在促进石油装备国产化进程中的角色,更没有料到自己会被新闻记者采访,他始终认为,重大设备国产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集体合力的结果。然而,也正是他,用行动诠释了个人在集体合力中的关键作用。从我国直缝焊管生产线的上马到X70管线钢和X70螺旋焊管在西气东输中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对X80钢的推广应用和输气管道用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煅钢球阀的国产化,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西气东输的管道专家 1993年,为了能够给当时拟建设的西北几条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提供国产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时任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黄志潜积极建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建设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 1994年1月,黄志潜率团对欧洲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各项技术进行了考察,回国后组织撰写了《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用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国外技术考察报告》,对计划建设的国内第一条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的产品规格、生产能力、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配置和选型、资金筹措和实施进度提出了建议。 回忆当时的情景,黄志潜说:"中国需要自己的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需要自己的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这在当时已是管道工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下,"考察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建议一直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由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内建设一条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的工作历时4年多而迟迟无法落实",黄志潜萌生了将这一需求推向社会的想法。他在1997年11月倡议并组织召开了"大中口径长输管线用埋弧直缝焊接钢管高级研讨会",邀请国内各有关方面的高级技术专家,对在国内建设长输管线用直缝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的必要性、可行性、制管技术、制管装备等进行了研讨。 此次会议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民营企业家在会后迅速行动,一两年后就陆续引进了两条国外二手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随后,不断有新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宣告建成。尽管新建生产线水平参差不齐,但国内不能生产直缝埋弧焊管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然而,黄志潜参与筹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一条JCOE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却陷入了尴尬。直到2000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启动,急需大量直缝埋弧焊接钢管,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才得到批准。黄志潜感慨,这比"考察报告"中提出的进度整整晚了6年,此时建线已经来不及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大量供货,只好从国外进口82×104t直缝埋弧焊接钢管。到了工程后期,该项目生产线建成,总算为西气东输管道提供了14×104t国产直缝埋弧焊接钢管。回想往事,黄志潜仍然不禁扼腕长叹。 现实中遇到技术瓶颈的时候,黄志潜也是捋起袖子上。 由于西气东输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大口径X70级钢管输送高压天然气,受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委托,黄志潜积极参与了原国家经贸委立项的7个科研子项目的论证与历次评审。在感应加热弯管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国内采用免回火弯管工艺试制X70级弯管时进度受阻。根据对国外情况的调查,黄志潜建议改用淬火加回火的试制工艺。此建议受到采纳后,项目研制方向得以及时调整。通过单件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批量试制的市场准入程序,国内几个厂家进行了多轮试验,终于批量生产出合格的弯管,从而使西气东输工程最终感应加热弯管的国产化率达到了57.75%。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实施前后,黄志潜多次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国家计委等部委组织的西气东输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及论证。在提倡采用国外先进的管道设计思想的同时,黄志潜充分考虑最大程度国产化的问题。原预可研批准的管径 芰1118,经过与其他专家反复论证和优化方案,最终采用管径芰1016,此举使得60多万吨螺旋焊管的国产化成为可能,同时可以节约大量钢材。
石油装备的"输血人" 曾经有年轻的工程师问黄志潜,一个总工程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黄志潜认为,首先,要密切把握当前生产的脉搏,了解生产中的问题与需求,在技术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要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总工程师不是"总知道"和"总正确",而是要善于从不同的技术见解中总结概括众人的智慧,通过自己理性思维归纳出一个最佳方案。第三,要对新技术的进步十分敏感,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注意相邻学科的新发展。第四,要不断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成果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黄志潜这样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坚定的践行者。他密切关注国外管道建设、石油装备制造的新技术、新理念,并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了我国管道界和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一直以来,业界对于螺旋焊管和直缝焊管的使用存有争议。具体到西气东输工程上,该工程管道距离长、口径大、压力高,沿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对钢管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采用高压输送和高钢级管材是国际管道工业的发展趋势。过去,国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螺旋钢管不能用于高压输气管道,高压输气管道只能采用直缝钢管,可当时国内不能生产直缝钢管。按照这个逻辑,西气东输工程所需的全部管材就只能依赖进口。 1998年,黄志潜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联合使用螺旋和直缝埋弧焊管建设油气管道可靠而经济"的观点,并随后参与组织冶金行业和制管厂开发高韧性、高强度管线钢板卷,不断完善制管设备及成型焊接工艺,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更严格科学的技术规范,使螺旋焊管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逐步提高。 此后黄志潜利用一切参会、考察、交流的机会,同世界各国先进的油气管道公司、知名钢厂、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厂,探讨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的优劣和发展前景,最终他肯定地提出:在高压输气管道的管型选择上,只要能够满足管道的具体技术要求、经济上划算、质量上有保证,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都可以采用,并不存在必须使用哪种钢管的问题。 事实证明,黄志潜对螺旋焊管发展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从不使用螺旋焊管的美国,在2004年新上的一条X80钢级10MPa的管道上就使用了80%的螺旋焊管,今年还有一个更大的项目要用。"黄志潜介绍。 1991年,黄志潜率团到国外某工具公司考察石油工业用三牙轮钻头制造新技术。回国后,他写成专题报告,得到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并主管石油装备制造工作的李天相的高度重视,李天相对该报告作了一段很长的批示,要求中石油公司装备局和下属11个重点工厂仔细研究,转变传统观念。该报告的内容对国内某钻头厂以后进行的技术改造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995年10月,黄志潜率团赴美国考察油气田用高压玻璃钢管(FRP管)制造技术及油田应用情况。在美期间共访问了13个工厂和油田,对用玻璃纤维对塑料进行增强的复合材料在国外广泛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回国后,他主持撰写了《赴美考察油气田用玻璃钢管制造技术工作报告》,并在中石油公司随后召开的"玻璃钢管应用技术推广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把抗高压玻璃钢管这种新材料及时地介绍给了国内石油工业。 给国内厂商一个机会
记者在黄志潜的简历中发现,1968~1982年这段时间是空白的。经过了解才知道,从1973年开始,黄志潜便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燃化部技术引进办公室燃气轮机项目组长。 为了适应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对用电的迫切需要,1973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当时的燃料化学工业部向国外某公司订购了3套8000kW燃气轮快装电站,分别装在胜利、辽河、大港3个油田,作为小型自备电源。3套机组连同备件共花费了500万美元。 按照合同规定,如果成套电站整体运转时功率及效率达不到规定指标要对卖方罚款。"事实证明,外商交货的3套机组均未能达到合同指标,他们在技术上采取了一些手段,企图将性能不足掩盖下去。" 燃气轮机出力大小与透平前燃气温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合同上明确规定了在额定透平前温为788℃时的出力数值。但这个温度又很难准确地直接测量,而是通过控制系统一系列元件的整定数据来保证的,而这些整定数据又都是外商提供的。 1975年8月,经过参与验收工作的清华大学的教师的计算证实,如果按外商提供的定值去整定机组,透平前温实际是804.4℃,比合同规定值高出了16.4℃,这就可以把机组功率提高4%以掩盖其功率不足。黄志潜和工作人员就此向外商提出异议并提出了中方的计算书,在事实面前,外商不得不在协议书中承认中方的"计算是正确的"。 在调试过程中,黄志潜利用打开齿轮箱盖的机会,检查了齿轮齿数,"发现大齿轮齿数多了一个,而这就说明传动比不是2.00而是2.04,相应的燃气轮机转速就不是合同规定的6000r/min,而变成了6115r/min,即转速提高了2%",他说,这样当然会使功率增加,又可部分掩盖其功率不足的缺陷。 外商的第三个办法是打算用修改透平前温控制线的方法来实际提高透平前温。1975年冬,调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黄志潜突然收到外商来函,要求将合同中原来早已列入的透平前温控制线图CW9423改为CW9657,理由是他们在签订合同时"搞错了"。黄志潜及工作人员对外商提供的更改图线进行了仔细的核标,发现外商把合同规定的曲线平移了一段,如果按这条曲线运行,透平前温虽然在图线上是788℃,实际上则是795℃,外商就会获得功率增加1.75%的好处。黄志潜讲:"我们当然不能同意"。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后通过3个现场的性能试验,证实外商3套机组平均功率不足7.2%,平均效率不足5%。根据合同,外商只好同意货款减收249500加元(当时约合30余万美元)。 与国外供货方打交道,总不是那么顺利。2005年夏天,因为工期需要,中石油物资装备总公司派员去国外催交我国石油管道用的干线截断阀,可是供货厂商的答复是"肯定不能按时交货,可以认罚。" "认罚事小,我们的管线工程建设不能按期完工却是损失巨大",黄志潜说:"一项干线截断阀,就难住了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选择。" 输气管道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经发生过裂口长达13公里的爆裂事故;1989年,前苏联乌拉尔山输气管道的爆裂事故,造成1024人伤亡。所以,管道安全可靠是重中之重,输气管道用的大口径、全焊接煅钢球阀就是在事故发生后紧急截断事故段的最后一道屏障。 2001年初,黄志潜参与了中石油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首次招标会,"当时国内外有30多家企业进行竞争,国内企业因业绩不足、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原因,全部被淘汰。"后来几次招标均是如此。几年过去,在国内管道阀门市场上,逐渐形成了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煅钢球阀事实上被两家国外公司所垄断的局面。这些外国公司一旦形成了垄断态势,就不再把用户的需要放在心上,交货时间常常一拖再拖。 鉴于这种情况,2004年,黄志潜在对国内厂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用"单台试用,逐步扩大"的方法,积极扶持和培育国内球阀制造厂商参与竞争,以打破这种不利局面。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四川自贡高压阀门公司获得了机会。2006年4月,该公司的首批生产19台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交付西气东输工程淮武线建设工地。
在西气东输输气管道用燃气轮机压缩机组引进过程中,有着丰富经验的黄志潜作为中方首席技术专家,在引进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试验等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黄志潜结合国内压缩机制造业实际情况,积极促成意大利新比隆公司与沈阳鼓风机厂联合,由新比隆公司设计、沈阳鼓风机厂制造1台压缩机。 做了这么多,黄志潜用一句话概括:"我只是希望给国内已经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一个机会,最终实现制造企业与用户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