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轴承董秘昨透露,天胜重组襄轴正处于报批阶段
昨日,有媒体报道中航一集团准备收购襄阳轴承,但襄阳轴承董秘廖永高对此表示并不知情。廖董秘表示,现在襄阳轴承仍在与天胜轴承谈,并已进入重组报批阶段。
半路杀出:
中航一集团卷入收购传闻
两家企业收购襄阳轴承未果,襄阳轴承究竟花落谁家?昨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报道又将襄阳轴承推到风口浪尖上,该报道指出:国有大型企业中航一集团正雄心勃勃欲将襄阳轴承归于麾下。该报道中引用了中航一集团人士透露的消息“襄阳轴承与天胜轴承的重组已经黄了。”
作为国内航空制造工业的龙头企业,航一集团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产总额1000多亿元。据报道,中航一集团的人士表示“中航一集团的目标是,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到总收入1500亿元的规模。斥资收购襄阳轴承这样的上市公司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一传闻的出现,与襄阳轴承对引资事件公告不明确有关系。
3月29日,襄阳轴承发布公告称,其与天胜轴承集团公司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书》仍在等待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股改后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相关政策的出台。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时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导致股权转让报批时间可能较长。
该公告内容含糊,并无实质性进展。而襄阳轴承从3月19日到4月9日期间,股价一路走高,由此引发了众多的市场传言。
襄轴董秘澄清:
天胜轴承重组处于报批阶段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襄阳轴承的董秘廖永高。对于中航一集团收购襄阳轴承一事,廖永高表示尚不知情,“现在襄阳轴承仍处于与天胜轴承进行重组报批阶段”。
针对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廖永高认为“真实性尚待商榷”。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廖永高还接到相关证券交易所对此事的咨询电话。廖永高意识事态严重,表示“今日将专门发出公告澄清此事”。面对襄阳轴承股票持续走高,廖永高说“不知道原因”。
资料显示,天胜轴承2000年8月成立于宁波市北仑区,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
2006年1月,襄阳轴承第一大股东襄阳汽车轴承集团公司与天胜轴承集团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书》,将持有的襄阳轴承4191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天胜轴承,转让价格为2.79元/股,总计11694万元。转让完成后天胜轴承将持有襄阳轴承4203万股,占总股本的29.93%,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襄轴集团持有襄阳轴承500万股,占总股本3.56%,为第二大股东。
事件回放:
襄轴重组两度失败
作为中国四大家轴承生产基地之一,襄阳轴承可谓命运多舛。
襄阳轴承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湖北十堰二汽而组建的系列企业之一。1997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1999年起公司即告亏损,至2002年,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至2003年4月,公司上年度财报再告亏损,终被停牌。在同一年,原襄阳轴承董事长张德炳因涉嫌经济犯罪落马。襄阳轴承从此一蹶不振。襄阳市政府开始为襄阳轴承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四处奔走。
万向集团最先进入襄阳轴承的视野。2003年春,双方签订框架性协议。这场收购拉锯战持续了一年的时间,最终万向放弃了收购。
就在陷入僵局时,顾雏军携格林柯尔火速来到,给襄阳轴承带来了新的希望。2004年4月8日,轴集团和扬州格林柯尔签约,所持上市公司29.84%的股份转让后者。作价为每股2.41元,与当时襄阳轴承的每股净资产持平。
此次股权转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复。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郎咸平半路杀出,引发了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众所周知,随着顾东窗事发,2005年9月,襄阳轴承收购事宜再次宣告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