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
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之中
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在经历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后,2006年产销双双突破5万亿元,继续保持稳步、健康、高速增长,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53421.98 亿元,同比增长29.73%,比上年提高7.54个百分点,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之中。
从子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13个子行业均以两位数同步快速增长,其中工程机械、机床、电工电器和汽车行业增幅超过30%。与2005年相比,增速提高较快的是工程机械和汽车行业,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3.03和20.43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行业已由宏观调控后的恢复期发展到高速增长期。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行业新产品产值10427.36亿元,同比增长35.85%,其增速快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5.7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17.08%提高到19.05%。其中有9个行业的新产品产值增速高于总产值,表明这些行业在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升级、结构优化上上了一个新台阶。
行业出口交货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8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高出全国进出口增长3.6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3.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8%,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长9.08个百分点;进口14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长0.4个百分点。
分子行业来看,出口交货值增长幅度较大的依次是:工程机械、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汽车、农机和电工电器行业,增速均保持在24%以上。
创新 + 政策 = 高景气
在“十一五”期间的强势政策支持下,装备制造业将会淡化宏观调控的影响,而持续保持高景气状态。从“十一五”规划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再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植力度一环紧似一环,并且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国家与民主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一五”规划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总体目标: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纲要》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技术目标: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020年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
《若干意见》是对“十一五”规划和《纲要》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明确目标原则是加快振兴步伐,确定主要任务是实现重点突破,突出了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紧迫性。
强势政策支持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对于行业内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国家给予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市场扶植,使其摆脱长期以来的洋品牌压抑,实现内生性增长。首先,国家直接投入科研资金和通过政策鼓励企业自身投入科研资金,来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使其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替代进口,进而拓展国际市场;其次,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直接给予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提升其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最后,制定鼓励使用国产首台设备、购买国产设备实行税收优惠、限制国产化水平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大力扶植国产装备,拓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
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强势政策支持就意味着有了市场、有了发展资金、有了税收优惠,这些都将直接体现在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上。
进口替代 + 出口拓展 = 成长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替代进口的空间高达37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目标是进口依赖度降低到30%以下。进口依赖度从目前的67%降低30%以下,这就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巨大的替代进口空间。
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市场的拓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8.25% ,其中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 。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为45.9%、10.2%和8.20 %,其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美国为41.9%、日本为43.6%、德国为46.4% 。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约为中国2.48%、美国4.27%、德国4.26%。也就是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尚有两个百分点的拓展空间。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大都集中在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低。也只有打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装备制造业才能跻身中高端领域,才能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因此,衡量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拓展空间,关键要看其是否打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链接
什么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不完全等同于机械行业,因为它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装备的产业的总称。按照标准的分类,它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大类中扣除了有关消费类产业制造业小类后的186个小类。相当于欧洲国家所指的“资本货物制造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生产资料的行业”,也就是生产投资品的行业,其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