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数控机床的一次行业会议上,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荣说:“用3到5年时间,让国外同行来我们企业时,发出20年前我去他们企业时的赞叹。”
齐重数控的前身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2006年,齐重数控年产值从1999年的9000万元上升至15亿元,年均增长70%,一跃成为我国重型机床行业的龙头。
在困境中奋起
1999年底,受多年沉积的问题等影响,齐重公司陷入困境。到2004年,刚刚从低谷中复苏的齐重,又遭遇国外机床大举进入,国内机床市场处于“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局面。
齐重背水一战,他们大胆地承担了当时机床行业惟一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轴控制、五轴联动重型卧式加工中心项目。技术人员用半年时间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谱”产品。以往齐重的立、卧机床年产量仅有300台,新“型谱”运行后,可年产立式和卧式机床1600台,设计、生产和销售模式全面与世界接轨。这是齐重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革命,也为我国重型机床的批量化生产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新“型谱”产品的推出,打破了齐重沿用50多年的机床设计和制造传统。以此为基点,齐重开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2006年,“齐一”牌数控机床荣膺中国行业10大影响力品牌、中国金属切削机床10大著名品牌。
最近6年来,齐重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5亿元,新增设备、工具、仪器1000多台,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目前,公司已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恒温加工装配车间、亚洲最大的超重型机床装配车间和国内最大的数字化机加装配车间。
从制造走向创造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齐重数控在大量核心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数控机床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公司通过引进美国DELL公司的先进设备和UG公司的绘图软件,实现了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建立了工程图文信息管理等计算机系统,使新产品研发周期由原来的1至2年缩短为1至2月,产品生产制造周期缩短40%,生产制造成本降低20%,产品的试验研究及样机制造费用降低30%,设计差错率降低了50%。
创新,让齐重数控从“制造”走向“创造”,开发研制出80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其中20多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齐重还创下了一个月内生产23台5米以上高精度大立车的生产制造纪录,一个月内两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研发纪录。目前,公司的高端产品全面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齐一”已经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公司主导产品5米卧式车床荣获机床行业最高奖项——春燕一等奖,公司自主研制的数控曲拐专用车床荣获中国机床行业惟一的“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依靠创新,齐重数控夺得首月开门红,完成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49%。(记者汪波)
新华网大连6月5日电(记者蔡拥军)民营高科技企业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以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12年自主开发出12种数控系统,销售收入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由此奠定了其在全国数控系统生产企业的领先地位。
2006年,大森数控销售中档以上数控系统装置5582套,实现销售额2.98亿元,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家名列同行业第一的企业,不过百人的员工队伍中科研技术人员却占40%,研发生产的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数控产品。
数控系统产品被称为机床的“大脑”,而大森数控的“大脑”则是他们的总经理杨玉洪,后者正是凭借对市场的敏感走向了数控系统产品市场。1993年,搞电机出身的工程师杨玉洪听说沈阳第一机床厂要上马数控机床项目,于是立即组织技术力量攻关,还真拿出了像样的数控装置产品。正是杨玉洪这一在当时属于“创新”的市场敏感,使得大森数控从此与机床数控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今天,杨玉洪这个大森数控的“大脑”依然是市场的宠儿,他说每年年初的时候,自己到用户中间走一圈,一年的订单就全都有了。
但是大森数控能有今天的发展,更离不开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森数控建立了一支能力出众的研发队伍,科技投入逐年提升,总金额由2000年的370余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800余万元,年度技术开发投入额均占到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甚至达到10%。此外,大森数控一直跟踪国际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在国产数控系统厂家第一个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全资公司DDS日本株式会社,还分别申请成立了大连市级、辽宁省级的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年初还与德方签署协议共同建立大森数控研究院。
正是由于对于“创新”的不断追求,大森数控连续12年开发了12种数控系统,公司建立以来获得了11项专利,成为数控系统产品市场的宠儿。反过来,这些成果也为大森数控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公司销售收入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39%,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个企业又销售数控系统1930套,实现销售收入8200万元,同比增长41%。目前,公司订单已接近去年,预计全年销售量将达到万台以上,比去年增长一倍。
大森数控有一条原则,就是“不搞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因而他们研发出的主要产品,包括机床数控装置、交滚伺服电机和刺绣机器人等,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森数控开发的五轴五联动数控系统,应用在济南第一机床厂的产品上,参加了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产品刚一亮相,就有两家客户在会上签订了购买合同。大森数控投入1800多万元研发出的这一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软件源代码,专家认为其水平在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此项技术的封锁和垄断。
4月16日,数控系统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张国宝指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住数控机床这条主线,掌握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装备水平。“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不仅要做精,还要做大。只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才能实现我国数控设备制造业的真正崛起。”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成廷这样介绍。
他介绍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数控系统骨干企业,在高档数控系统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国产经济型数控系统独占了国内市场。数控系统之于机床,就像CPU(中央处理器)之于电脑,是大脑,是心脏。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沈阳数控、大连数控、齐重数控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数控机床产业,从“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控技术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