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1 |
|
△Fi′
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
量齿轮1)单面啮合时,在被测
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
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
圆弧长计值。 |
2 |
齿切向综合误差
齿切向综合公差 |
△fi′
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
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
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
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
分度圆弧长计。 |
3 |
|
△Fi″
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
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
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
变动量 |
4 |
齿径向综合误差
齿径向综合公差 |
△fi″
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
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
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
最大变动量 |
5
|
|
△FP
△FPK
FP
FPK |
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
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
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在分度圆上2),k个齿距
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
最大绝对值。K为2到小于Z/2
的整数 |
6 |
|
△Fr
Fr |
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
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
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
动量 |
7 |
|
△Fw
Fw |
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
公法线长度最大与最小值之
差
△FW=Wmax-Wmin |
8 |
|
△ff
ff |
在端截面上3) ,齿形工作部
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
容实际齿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
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设计齿形可以是修正的理
论渐开线,包括修缘齿形、凸
齿形等
|
9 |
|
△fpt
±fpt |
在分度圆上4) ,实际齿距
与公称齿距之差
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
距的平均值 |
10 |
|
△fpb
±fpb |
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
实际基节是指基回柱切平
面所截两相邻同侧齿面的交线
之间的法向距离 |
11 |
|
△Fβ |
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有
效部分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
除外),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
最小的两条设计齿线之间的端
面距离 设计齿线可以是修正的圆
柱螺旋线,包括鼓形线、齿端
修薄及其他修形曲线
|
12 |
|
△Fb
Fb |
在基圆柱的切平面内,平
行于公称接触线并包容实际接
触线的两条直线间的法向距离 |
13 |
|
△Fpx
±Fpx |
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
大约通过齿高中部的一条直线
上,任惫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
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沿齿
面法线方向计值 |
14 |
|
△ffβ
ffβ |
宽斜齿轮齿高中部实际齿
线波纹的最大波幅。沿齿面法
线方向计值 |
15 |
|
△Eε
Ess
Esi
Ts |
分度圆柱面上4),齿厚实
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对于斜齿轮,指法向齿厚 |
16 |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
△Ewm
Ewms
Ewmi
Twm |
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
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
17 |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 |
△Fic′
Fic′ |
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
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
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
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18 |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
△fic′
fic′ |
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
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
对于另一个齿轮,一个齿距的
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
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19 |
|
|
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
的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
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
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痕迹的
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
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
|
20 |
|
jt
jn
jtmax
jmnax
jtmin
jnmin |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
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
晃动量,以分度圆上弧长计值 |
21 |
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齿轮副的中心距极限偏差 |
△fa
±fa
|
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
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
之差 |
22 |
|
△fx
△fy
fx
fy |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
平面[H]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
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
轴线的平面[V]上投影的平
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注:包含基准轴线,并通过由
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
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
称为基准平面,两条轴线
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
基准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