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上,大连机床集团2006年自主设计、代表国内机床最高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14台大型五轴联动数控产品,引起了参展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龙门式五轴五联动加工中心,在参展期间意向合同达到60多台,成为本届展会之星。这类高档数控产品的问世,表明大连机床集团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制造又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本届展会前5天内,大连机床集团共接待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2300多家,达成购销意向40多亿元,其中大项目和大型机床达23亿元,出口6亿元。
(一)加大改革增强活力
大连机床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曾有过"中国组合机床的生产基地"、"国内第一台数控组合机床发源地"等数十个第一的辉煌,当时,我国一汽、二汽、北京吉普等大型汽车厂的90%以上精密组合机床均由大连机床提供。2004年大连机床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企业走上振兴的快车道,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其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制造能力、规模效益、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飞跃。2000年至2006年,销售收入连续7年居全国机床工具行业首位;2004年和2006年,进入我国企业500强,在世界机床行业中排名第8位。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94.3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利税5.9亿元,同比增长51.3%。
(二)以我为主主动出击
大连机床集团确定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高点起步、定向合并"和"技术输入、产品输出"的思路,瞄准国际机床制造具有高端技术的著名企业进行联合承接、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以此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带动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企业的主导产品全部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大连机床集团先后为国防工业、航天航空等关键领域和重大成套项目提供了大量可替代进口的先进装备,多次参与国际重大项目招标,产品进入世界顶级企业,扭转了中国机床在国际竞标中难以入围的被动局面。大连机床还利用并购企业的便利条件在一些国家设立了销售分公司,扩大了市场销售。2003年以来,大连机床的产品不仅遍布国内各省市区,而且还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消化吸收集成创新
打造世界机床产业知名强企,关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大连机床集团走出了一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结合、与二次集成再创新结合起来的路径,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品牌。集团的专机公司与英格索尔生产制造系统公司合作开发了高速加工中心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在上海通用汽车缸体柔性制造系统项目竞标中,大连机床一举战胜多家国外企业,使国产高速加工中心第一次进入世界一流汽车制造生产线。
现在,大连机床集团已拥有高素质的技术开发队伍。形成了由四个研究所、一个中试基地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大连机床集团还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外大学实行广泛交流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出国产大连数控系统,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与国外研究单位进行合作,成功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1T、205T、48M三种系统和小功率交流伺服系统及伺服电机、大功率交流异步伺服系统及交流异步主轴系统等。
通过自主创新,大连机床集团在功能部件研发制造上有了全面突破。其中高精度电主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精密中空滚环丝杆副,为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从而加宽和拉长了机床的产业链,成为国内惟一一家能够生产品种齐全、质量高精的功能部件厂家。目前,企业已开发出"VD系列立式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机床"等229种新产品;拥有"速加工中心多定位加工系统"等58项最新专利;拥有"组合机床及集成制造系统"、"高速加工中心及柔性单元"等124项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功能部件的数控系统、龙门镗铣床等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性能堪与国际一流企业比肩。自行开发出的高速加工中心、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机床等产品不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达到或接近了当代世界机床的先进水平。5年累计自主创新产品销售收入55.9亿元。组合机床及自动线、柔性制造系统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