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张育召从位于陕西汉中的陕西理工学院毕业来到了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这段距离不算远但也并不近,恰恰使她从一个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大学生变成了专业的刀具开发设计人员。
张育召承认,之前在学校学到的纯刀具方面的知识并不多,总共只有两三章的内容,“同事说他们当年课本里的刀具内容足有二三十章。”尽管如此,她坚持认为在学校学到的更多是机械方面纯理论性的、基础性的知识,可以作为工作的基础,指导着自己的工作,“要做好实际工作,不能依靠课本知识,更多的还是需要实际的锻炼。”张育召说,“工作之后的确有了不少认识,觉得这项工作挺好的,挺适合自己的。”语言很质朴,或许这正是做这一行当的人的特性。
破旧立新
除了参加培训、讲座、展会,张育召对行业的认识还来自于自己的思考。
“这个行业中的一些老企业给我的突出感觉就是产品比较传统,缺少创新。”不过她觉得自己所在的成量大概因为经历了改制,目前在新技术开发、跟踪市场动态等方面走得还比较靠前。在她的感觉里,国内行业跟国外的差别很大,而且差别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材料、涂层甚至装备都有关系,国外的新产品开发、投入市场的速度也都很快。
“我们对刀具的几何参数等方面似乎都研究得不够透,我觉得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打破它、改变它,包括工艺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或许最终都要归结到理念上的改变,这是最难的。张育召说成量给她这样的普通员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开发中心的领导常对他们说,不管想法是否成熟,任何改变和创新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但仅仅有破旧立新的想法恐怕是不够的,张育召也因此而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讲座和锻炼的机会,想多听一些技术性更强的讲座,以便多了解技术进步。“再就是,我也会多下现场了解制造和使用情况,毕竟现场会了解一些实际的东西,自己年轻,经验少,多去现场开拓一下视野,多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一方面有助于设计上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与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设计方案修改上的沟通。”张育召认为提高设计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与制造现场良性互动。
有时他们也会去成量的分厂,那也算是他们的用户,从分厂听一些反馈,跟踪工人师傅使用上的感受,“因为他们有现场的经验,比如新产品推出来之后,他们会拿来与以前的进行比较,然后给我们一些反馈,好坏两个方面都提意见。”
“真的十分期待”
当我们谈到对未来有什么希望时,张育召的回答同样十分质朴:“希望成量会更好,因为成量更好,我们也更好!自己将来也就会有成就!也希望领导对技术方面、对我们更关注、更重视一些。”
张育召所在的部门是技术开发中心,承担着刀具、量具、量仪、工装等各方面的研发工作,张育召目前还主要是参与刀具方面的工作,正在与同事做一个刀具项目的试验。面对2007年,张育召希望自己目前正在参与的刀具项目获得成功,毕竟这是她真正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用她自己的话说“真的十分期待”。
“另外,除刀具之外的量具、机械方面也想能多了解一些,单纯做刀具肯定不行,肯定要有工艺过程方面的了解,其他的相关方面了解得更多,对于刀具也会帮助更大。”说到今年的具体计划,张育召谈得井井有条,“今年还计划掌握一种分析软件,以前只是听说过,打算今年自学一下,在其他方面也会有用的。还想能更多了解国外的刀具,包括自己比较关注的日本三菱、美国肯纳等,他们的样本也是经常翻,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更多地了解他们。”
漂亮的工艺品
当被记者问及有什么梦想时,张育召憨憨地笑了,“希望自己将来能把刀具设计成各种美观的形状,像工艺品一样,不再是以前认为的机械上的粗笨家伙,国外就有做得像工艺品,真的很漂亮。”
“再就是希望我以后设计的产品能够领先国际水平,希望有一天刀具的生产供应能变得便捷迅速,比如通过网站张贴自己做出来的基本的刀具产品,用户需要满足什么性能要求、工艺参数,直接网上提交,我就按其个性化要求迅速生产、供货。不再像传统的那样只提供标准产品,不过能不能实现,估计都需要很长时间。”张育召再次笑了笑。
无论要实现哪一个愿望,她觉得刀具行业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模式,要把国外好的刀具产品吸收过来,做出更好的领先的产品,当然她也承认这同样需要时间。“我觉得现在应该对那些落后的传统刀具产品说NO,要更好地借鉴吸收先进技术,做出更好的产品,也就是要借鉴、吸收、创新。国外的刀具先进,毕竟他们发展时间长,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吸收别人好的东西,缩短发展的时间,尽快达到与他们同样的水平,我想,到时候就不一定谁比谁好了。”
采访的最后,张育召一再向记者强调,一年多的工作给她带来了另外一个强烈的感受。“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人,自己觉得目前挺不错的,喜欢现在的环境,尽管可能目前没有别的同学收入高。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刚毕业没有必要去追求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现在应该是学习多一些,最重要的是在能力、经验、知识储备方面多一些积累和储备,这样以后会更好些,只要努力付出了,经济回报以后肯定会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