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行业最权威的减速机网站 首页免费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中心高级搜索| 会员权限减速机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减速机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大桥合龙,掀起海盐临港产业盖头

大桥合龙,掀起海盐临港产业盖头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李宏伟   
  
昨天上午,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海盐)的职员正利用数码控制车床进行作业。
  核心提示:
  海盐县拥有53.5公里长的海岸线,可实际利用的岸线资源达十多公里;目前已建码头5个,可建44个万吨级码头;从今年起,海盐每年将拿出5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总计将投30亿元来营造临港产业的发展平台,围垦3000亩作为仓储物流业的用地;今后五年,临港产业将从目前占全县经济总量的10%提升到40%,而其中的临港工业又将占临港产业的60%;到2011年,全县将实现临港工业产值160亿元,现代物流业产值20亿元。
   "我现在基本上每周二到周四都在海盐,其余时间回宁波打理公司的其他一些事务。"自从在海盐投资的码头和船坞工程上马以来,浙江林龙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兵已经习惯了在海盐和宁波两地之间奔波的工作状态。
  "林龙港口"是林兵在海盐县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他告诉记者,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5个5000吨级的码头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1号码头年内即可竣工。另外,公司还将斥资9.8亿元在澉浦建4个5万吨级以上的油轮、货船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将利用当地海河联运的优势,服务海外市场,预计年产值140亿元。林兵说:"作为一个宁波人,我亲历了宁波'依港兴市'战略振兴一方经济过程。我相信,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是海盐经济腾飞的机遇。"
  临港物流:两个异乡人的大手笔
  "那么好的海岸资源,得天独厚的内河航道,一直没有被开发使用,太可惜了。"林兵告诉记者,早在大桥建设启动之初的2003年,他就到海盐实地考察,并被深深触动。也是在那一刻,他坚定了投资海盐的决心。
  而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掘金"良机,大桥畔的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就是温州商人蔡侃祥投资11亿元的大手笔。随着大桥开通日子不断临近,以新兴的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和三产服务业为代表的临港产业正日益成为海盐的"金字招牌"。与之相伴,在这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中,海盐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也将被重新定位。
  紧固件五金城的副总经理黄科在谈到落户海盐的初衷时表示:"在温州龙湾、河北保定与嘉兴海盐三个选址之间,最后确定海盐,看中的就是即将通车的跨海大桥和海盐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他认为,选址海盐不仅是为当地的产业打开了一扇通向市场的窗口,客观上还跟慈溪的紧固件产业形成"前店后厂"的联动效应。
  "唤醒沉睡的海岸线",这句话在今天已化作海盐人实实在在的作为:正在推进中的滩涂围垦工程,将新增1.35万亩发展空间;若干沿海码头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凸显海盐的海运优势;已修编完成的《海盐港区海河联运规划》,将使河运与海运产生互动,实现"水水中转"……
  而随着大桥通车日子的逐渐临近,来的异乡人更多了。在这一点上,身兼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海盐县副县长吴炳芳有着最直接的体会:"自从大桥合龙后,每天来的客商不下五六拨,招商局平均每天就有一个新项目上马。"他笑着说,现在手里有土地、岸线,基本属于啥都不愁,而他一再强调的还有规划中的3000亩港口仓储物流基地,这是发展临港物流的"金字招牌"。
  临港产业占比:从10%增至40%
  事实上,港口物流业只不过是海盐经济在大桥影响力下掀起的小小盖头。"大桥经济"的升温,使因桥而生的杭州湾大桥新区成了中外商贾投资的热土,成了海盐新一轮临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让世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渔民有了不一样的见识。
  在大桥新区的东港村,记者看到,当地农民自建的三层别墅大多在一楼留下了宽敞的铺面,"现在还开不了店,但以后大桥通车了,来的人多了,开饭店、旅馆都可以,最差开个杂货店也没问题。"老渔民林光发说。而黄科的切身感受是,来海盐三年了,第一感觉是走在新区街上的人多了,海盐的商品房价格是"一月一个价,从3000多元涨到五六千了。"
  吴炳芳向记者介绍,今年初以来海盐在谈项目进展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县合同利用外资124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71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倍和50.3%;全县实际到位县外内资达6.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5%。而在过去5年间,仅大桥新区就先后引进安吉纸业、德国克劳斯·玛菲等内外资项目51个,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00万美元,县外内资9亿元。
  为了配合整个产业导向往"临港型"靠拢,海盐对于新项目的引入有其特殊的选择性,今后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化工新材料、船舶修造等产业,仅船舶工业一项,五年后产值至少达到100亿。
  城市走向:往海、往南、往大桥
  港口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港城互动、港城共荣是普遍规律。当今发展最快的城市就是港口城市,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港口城市。随着海盐临港产业步步推进,海盐的城市走向和功能定位也正被重新确立。
  用海盐县委书记梁群的话说:"海盐城要往海、往南、往大桥走。"
  梁群认为,发展临港产业,对于海盐经济发展、城市的拓展,将起到"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他说,如果说开发中的滨海新区是产业的集聚区,那么规划中的滨海新城就是产业的生活配套区,而海盐未来城市发展的导向主要就是为港区服务。
  梁群也坦言,在临港产业的"三驾马车"——现代物流业、临港工业及第三产业中,第三产业还是一条"短腿",目前三产服务业只占全县GDP总量的28%。
  但明年要贯通的滨海大道、明年要通车的跨海大桥都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显得底气十足。"以前海盐是交通末梢,而现在变成了包子里的肉馅,人人都想吃。海盐人要做的是,敢于'依法打劫',把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劫住,为我所用。"梁群说。
 
全国服务热线: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减速机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