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民简介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尤其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方面颇有研究。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带来巨大机遇
记者:随着近几年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将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徐泽民: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母机”,它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自2003年10月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值4个百分点。同期,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6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790.1亿元,实现利税46.4亿元,利润4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3%、24.9%、32.2%和40.2%,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产业。
日前,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战略目标,并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定位于“四基地一区”建设之首,这不仅是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要正式转向东北的信号,也为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一是国家为进一步提升东北在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数控机床、发电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加大了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行业正是黑龙江的优势行业,也是全省“六大基地”建设的重点行业。二是国家将通过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税或先征后返;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技改项目给予支持;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改造项目给予支持等。黑龙江是“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一大批装备制造业存量资产,资产总额已超过一千亿元,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可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超常规发展。
同构突出,东北三省研发布局亟待一体化
记者: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与辽宁、吉林、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我们的劣势和差距是什么?怎样在“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扬长避短,找准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位置,进一步加快振兴?
徐泽民:根据产业规模实力、运营效率、市场开拓能力、获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共5个一级指标和资产总额、利税总额等20个二级指标对全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省份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
从东北地区来看,辽吉黑三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序分别是第12、25和20位。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市场开拓能力较强,计算得分高出吉林5.822%,低于辽宁0.018%。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吉林0.163个百分点,低于辽宁0.525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来看,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发电设备、微型汽车和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较高。
与辽宁、吉林和广东、上海等省市相比,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差距是规模实力不强、运营效率不高和获利能力较差。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总资产只相当于辽宁的33.45%和吉林的65.38%。从获利能力来看,全国装备制造业人均利润额为1.73万元,辽吉黑三省分别为0.94、0.97和0.55万元,而广东和上海则为1.35、3.39万元。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人均利润只及辽宁的58.51%和上海的16.22%。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各省均把数控机床、汽车等作为支柱产业,但由于行政体制的制约,东北三省在研发和生产布局方面能够跨越省际的横向联系还较少。建议:一是数控机床通过加强与辽宁的合作、汽车通过加强与吉林的合作,以装备制造产业链在东北地区的延伸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相关产业在东北三省的有效分工。二是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促进要素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建立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以“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发展基金”的方式,分担研发成本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东北组建装备制造业专项技术攻关队伍和研发基地、研制中心,从而以小搏大,实现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一体化的目标。
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企业链的有效整合
记者:我省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整合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徐泽民:以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R&D经费支出、授权发明专利、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支出、消化吸收支出占引进购买技术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这6项指标作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排名,辽吉黑三省分别居全国第7、23和16位,这表明,除辽宁外,吉林和黑龙江自主创新能力均居全国中下游水平。黑龙江新产品销售收入最低,仅是辽宁的32.24%和吉林的66.07%。为此,建议黑龙江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投入,确保政府R&D资金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二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从单纯引进模式向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对重大装备技术自主研发模式过渡。三是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
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产业资源整合程度不高,还没有形成分工协作良性发展的格局。2004年哈电站设备集团仅零部件加工的配套额就达10.96亿元,但哈市仅有178户企业为其配套,配套额为2.7亿元,仅占24.6%。2005年,齐齐哈尔的一重、一二机床、齐车集团、华安、和平、建华等7户重点企业在当地的配套额还不到13%。为此建议,一是以提高全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和市场化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有重点、有取舍地发展优势装备制造业,如核电设备、数控机床和微型汽车等;二是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企业链的有效整合,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实现互动式产业集聚,形成上下左右配套的产业联盟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