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机联于珍会长接受机经网采访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wangtao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机联于珍会长接受机经网采访
机经网特别报道:今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恰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配合中国机械工业工业联合会有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机经网特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专栏。9月5日,我们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
机经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机械工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于会长: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三十年来,中国机械工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一是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机械产品的分配方式,挣脱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利用市场机制,按照产需结合的原则,组织生产和流通,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任务靠上级安排,材料靠上级供应,产品靠上级收购”的“三靠”局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工业已平稳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大变革,树立了生产流通领域全新的市场形象,实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期。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价格体系改革的平稳过渡,机械产品价格通过市场进行调节,使产品价格能够比较灵活地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现在,机械产品已经完全实行了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机制。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显著。机械工业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历经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进一步加大企业重组调整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机制性不利因素逐渐下降,相对优越的科研开发实力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企业个数虽然不断减少,但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都得到很快提高,在机械工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所需,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装备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机械工业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上电、东电、哈电三大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占全国发电设备总产量的3/4;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集团占轿车总产量的70%;沈阳、大连两大机床集团生产的数控机床占全国数控机床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国有企业成为机械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相继研制成功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大型钢铁厂连轧板机、500KV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一大批高技术装备。国有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效益水平和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四是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成为机械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机械工业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民营企业的主要指标已占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的四成左右,在机械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不断改制、创新、发展,一批民营强势企业已经崛起,具有了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实力,在许多产品领域形成地区集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由轻型结构向重型结构发展,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影响不断提升。
机经网: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在中国机械工业在全世界机械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
于会长:改革开放使中国机械工业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8000亿元左右,是1978年的180多倍,年均增长19.6%;工业总产值73040亿元,是1978年的170多倍,年均增长19.4%;外贸出口额1929亿美元,是1978年的739倍,年均增长25.9%。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2007年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2991万千瓦,是1978年的27倍,年均增长12.1%;数控机床产量12.33万台,是1978年的210多倍,年均增长20.3%;汽车产量888.7万辆,是1978年的近60倍,年均增长15.2%;其中轿车产量达到479.77万辆,是1978年的1817倍,年均增长31%。
国外新闻界普遍认为,经过近30年的连续经济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机械工业的情况也是如此。汽车、发电设备、机床以及零部件生产增长迅速,为世界机械产品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18位,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世界第3位,中国对世界汽车新增产量的贡献率28.44%。中国机床工业从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12位,提高到2007年的世界第3位,中国对世界机床新增产值的贡献率13.95%。现在,中国发电设备年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对全球发电设备净增量的贡献率在50%以上。另外,矿山设备、石油钻采设备、铲土运输机械、照相机、变压器及电线电缆等输变电设备、轴承、摩托车等重要机械产品的增长,中国机械工业的贡献率都在10%以上。
机经网: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装备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处于什么状态?
于会长:改革开放前,中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世界水平大致相差二十年。1978年以后,通过国内研制和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中国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国产装备的技术含量大幅提升,用户对国产机械产品的认同度提高,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表现在:
1、国内市场机械产品自给率有较大提高,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到60%,发展到2007年机械工业产品的自给率已超过80%,基本改变了先进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国家建设所需的多数电力工业装备已基本可立足国内,百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70万千瓦水电机组、百万千瓦交流和±8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大型压水堆核电装备、2000千瓦风电机组等满足了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全流程技术装备、特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大型井下矿和洗选厂设备、日产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盾构机、高档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石化工业、冶金工业、采矿业、建材工业、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国产机械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技术进步步伐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机械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上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到现在的60%。机械工业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了机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国内机械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增强了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了技术水平和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通过对一大批重点骨干机械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需求的强力拉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使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机经网: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于会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机械工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机械产品的整体出口水平很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艺简单的标准件、手用工具等。1984年出口额居世界第30位,只相当于日本的1.75%、美国的2.08%、西德的2.5%,占当时世界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3.4‰。1985年,国务院128号文件号召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机械产品的出口开始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更是加快了前进步伐。30年来,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海关统计,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总额2007年达到1929.15亿美元,是1978年的739倍,年均增长25.9%。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上升为世界第四位。
同期,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进程加快,实现了由金属制品及零星产品为主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仪和成套设备为主的转变。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一般贸易比重逐年增加,2007年超过加工贸易4.77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机械产品外贸净出口率不断提高,2006年首次超过50%,2007年达到53.34%,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成为机械产品的净出口国。同时,中国对全球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3%,为世界机械出口外贸和中国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三资企业已有较大规模,在机械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受到各方面重视,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要求,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企业进入。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自主地位、实现互利双赢的思想已取得广泛共识。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机械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机械工业建设改造资金的不足;二是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填补了技术空白,使不少产品实现了更新换代;三是扩大了机械产品的出口,三资企业出口额2006年已达到818.62亿美元,占全国机械产品出口额的57.5%;四是引进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才管理、资金管理等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机经网:面对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机械工业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发展前景如何?
于会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我国机械工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积累,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相比,我们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机械工业抵御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强大。全行业必须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再接再厉,加快行业振兴步伐。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和重视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又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机械工业已经具有强劲的动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3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13亿英雄的中国人民扬起了“改革开放”的风帆,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设机械工业制造强国的百年期盼必将变成现实,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机械制造业一定会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与和平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机经网: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于会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机械工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机械产品的整体出口水平很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艺简单的标准件、手用工具等。1984年出口额居世界第30位,只相当于日本的1.75%、美国的2.08%、西德的2.5%,占当时世界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3.4‰。1985年,国务院128号文件号召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机械产品的出口开始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更是加快了前进步伐。30年来,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海关统计,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总额2007年达到1929.15亿美元,是1978年的739倍,年均增长25.9%。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上升为世界第四位。
同期,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进程加快,实现了由金属制品及零星产品为主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仪和成套设备为主的转变。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一般贸易比重逐年增加,2007年超过加工贸易4.77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机械产品外贸净出口率不断提高,2006年首次超过50%,2007年达到53.34%,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成为机械产品的净出口国。同时,中国对全球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3%,为世界机械出口外贸和中国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三资企业已有较大规模,在机械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受到各方面重视,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要求,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企业进入。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自主地位、实现互利双赢的思想已取得广泛共识。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机械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机械工业建设改造资金的不足;二是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填补了技术空白,使不少产品实现了更新换代;三是扩大了机械产品的出口,三资企业出口额2006年已达到818.62亿美元,占全国机械产品出口额的57.5%;四是引进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才管理、资金管理等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机经网:面对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机械工业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发展前景如何?
于会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我国机械工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积累,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相比,我们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机械工业抵御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强大。全行业必须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再接再厉,加快行业振兴步伐。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和重视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又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机械工业已经具有强劲的动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3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13亿英雄的中国人民扬起了“改革开放”的风帆,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设机械工业制造强国的百年期盼必将变成现实,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机械制造业一定会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与和平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