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
1983年建市的德阳,立市之基就是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历史定位为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为德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注入新活力。从新的起点出发,德阳装备制造业朝着“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阔步前进。
实力基础雄厚走在前列
50多年来,累计生产水轮发电机组占全国总产量的2/5,电站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占1/3,电站铸锻件占1/2以上,大型连铸连轧占1/3,重型锻压设备占1/5,大型船用锻件占1/5。发电设备产量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设备、大型铸锻件、石油钻机制造能力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德阳装备制造业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
德阳拥有中国二重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14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1户,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达到500余家。建成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旌阳工业集中区、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和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体系较为完善、技术装备较为先进、有较强研制水平和一定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德阳装备制造业迈入发展黄金期。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7亿元、销售收入437.9亿元、利税总额63.36亿元、利润总额51.33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9.5倍、7.9倍、17.9倍、60.4倍。以装备制造业为依托的德阳工业经济连续4年获得省考核一等奖。
德阳重大装备正在走向世界。二重完成出口波兰的2250轧机合同,开我国冶金成套轧机出口欧洲的先河;东电产品出口越南等国家,特别是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出口印度,标志着德阳大型水电、火电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东汽产品分别出口印尼等10余个国家;四川宏华开中国钻机出口美国的先河,去年出口大型钻机突破3亿美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能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二重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了当今中国最大的水压机———1.6万吨水压机,今年又启动世界上最大的模锻压机———8万吨模锻压机建设项目。东电攻克巨型发电设备研制的多项关键技术。东汽最近试制成功国内首台自主设计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宏华每年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机新产品3至5种,年内将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陆上石油钻机生产基地。
德阳始终把创新作为打造重装基地、提升重装企业竞争力的重点,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德阳装备制造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12个,拥有专利的企业达到52家。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与清华大学、中国机械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基地正加快建设。
人才建设进一步加强。已建成市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35所,其中高校7所、全国实训基地4个,在校职教生近10万人,年培训中等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每年为装备制造业企业输送技术工人5000人以上。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取得新突破。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德阳已被国家列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城市。
潜力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德阳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确定重点突破的16项关键领域中,有8项与德阳装备制造业有直接和间接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作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定,为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部署,其中就有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
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在国际比较优势的吸引下,国际装备制造业加速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结合德阳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积极主动承接转移,做大做强德阳装备制造业机不可失。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期和重化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市场需求旺盛为德阳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为德阳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等,都将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合力政策扶持强力推动
未来五年,德阳的发展目标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实现收入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0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0家;建设4个百亿企业,形成以二重、东电、东汽、四川宏华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大企业大集团。
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大力支持东方、二重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提高德阳在全国重装制造业的地位。省长蒋巨峰要求,德阳要紧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德阳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德阳加快工业化进程,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出加快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市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重装龙头企业组成的德阳市重装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明确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打造德阳重装千亿产业集群,以产业链、工业园区为载体,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提高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工制造与系统集成能力、设备成套与工程总承包能力,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产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近几年为东汽、东电、二重落实“三线”企业退税11.5亿元,每年安排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仅2007年德阳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补贴就超过5000万元。
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十大龙头企业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组建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联合会,支持成立德阳市机械同业商会,建立德阳装备制造业信息网和德阳制造业信息网,促进企业间的动态联盟和协作。建立“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站”,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定。
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2001年以来,德阳市投巨资为二重、东电、东汽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完成三大厂学校、医院、公安、法庭等社会职能的移交。
展望未来,德阳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让更多的“德阳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努力把德阳打造成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