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电机:战略重组之自我觉醒
5月12日下午,昆明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昆电机)在云安会都与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前者将向后者提供价值2500万元人民币的电力装备。 这一天,汶川地震,震惊世界。在震中的映秀镇,就有昆电机早年提供电力装备建设的映秀湾电厂。昆电机董事长李庆昆非常牵挂他们提供的发电机组是否需要技术“救援”。而同时,国内机电行业“龙头”东方电机和哈尔滨电机等正悄然入滇,意图收购昆电机。 昆电机走到命运转折关头。 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行战略重组,早就成为昆电机高层的共识。当云南推行战略重组容易遭遇企业领导班子抵触的时候,昆电机正给出一个相反的答案。它是云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另类。 一个历史符号 记者了解到,上述对越合作,是过去8年来昆电机深入越南水电市场努力的继续。此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越南国家第一电力公司合资组建了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其中越方持有51%股权,而中方持有49%股权。新近签署的合作协议旨在为该合资公司成立推动的第一个电站项目提供电力机组,并且得到了越南总理的直接支持。 昆电机正勃发冲劲。 资料显示,始建于1936年的昆电机,被公认是中国最有名的电工企业及电动机制造发源地之一。人们把昆电机称为“中国电机工业之摇篮”。 1997年,昆电机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于是,它从一家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目前,昆电机66.8%股权为市国资委持有。包括李庆昆在内的公司高层所持的股权实际上显得微不足道。以往,人们更熟悉的是昆电机另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字“昆明电机厂”。现在,昆电机仍然继续使用这个名字。 在昆明市国资委领导看来,“昆明电机厂”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牌子。“昆电机这个品牌是历史形成的,而且该公司还具备了比较好的人才基础,一大批熟练工人成为该公司的宝贵财富。”市国资委企业规划发展处的一名官员说。 从1亿到5亿 面临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机的“追求”,作为云南老牌企业的昆电机“出嫁”似乎已是大势所趋。社会上的议论声开始喧嚣。 昆电机董事长李庆昆,一周前在公司的一间非常简朴的会议室里,跟记者说起了昆电机的故事。他已经在昆电机干了近40个年头。 “积极与行业‘龙头’谋划重组和整合,并不是说我们亏损了才这么做。事实上,这些年来,昆电机发展势头喜人。”他说。 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昆电机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大约1亿元,而到了2007年,则达到5亿多元。 昆电机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呈增长态势。李庆昆表示,这得益于国内、尤其是省内电力装备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此前透露,2007年云南已经完成电力投资500亿元,今年将要完成600亿元,力争实现电力工业投资突破600亿元,新增电力装机410万千瓦。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电力发展势头,始自2003年。当时,基于电力建设的可预期前景,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电力装备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并期望建设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到2010年基地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再过5——10年将达到300亿元。坊间的说法是,云南准备未来把电力装备产业打造成大于烟草产业的又一支柱产业。 昆电机高层抓住了这一重大机遇。公司效益随之大幅改善。 不过,好景不长。国内市场形势陡转,变得日益残酷。 李庆昆:如履薄冰 与东方电机和哈尔滨电机的“秘密接触”,却是始自昆电机生意开始红火的2004年。从2007年开始,国内电力装备市场需求明显下滑。“过去几年的旺盛需求,也导致行业内迫不及待增加产量。比如,昆电机以前每年只有大约10万千瓦的产量,而目前已经到了76万千瓦。目前,全国小水电产能明显过剩。”李庆昆解释。昆电机战略重组前期商谈照样继续。 李庆昆给人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昆电机以前的口号是“立足云南,辐射全国”。现在,公司的口号也变了,要走到国际市场上去大干一番。当然,不变的是“立足云南”。 “龙头”看上昆电机功夫 昆电机在冲击式水轮机的研发方面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知情人士说,东方电机和哈尔滨电机对昆电机的收购意向,可能正好跟昆电机在小水电机方面拓展国内外市场的不俗业绩有关,——小水电恰好是这两大“龙头”的 “短板”,收购昆电机,就能为它们增添新的利润来源。 现在,昆电机的小水电机产品已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2008年,昆电机预计将实现6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而其中将有1/3为出口市场份额。“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大出口收入所占的比重。”李庆昆说。 5月12日,当昆电机总经理范方与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俊尹代表双方合作协议的时候,昆电机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些。之前,昆电机在两年时间内就搞定了土耳其10多个电站的设备供应合同,而在印度,昆电机也已经手拿10多个电站设备供应合同。更多的出口合同正陆续签订。 但是,这些合同的获得,并不完全是昆电机单干出来的。比如,土耳其的合同是通过浙江一家公司(该公司与土耳其有长期合作),而印度的合同是通过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获得的。两家中介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昆电机作为合作伙伴。 昆电机还抢占了非洲多个国家、缅甸、加拿大等国际小水电机细分市场。 “我的位置不是第一位的” 尽管每年都有上千万利润,但是,昆电机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我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70%。”李庆昆对记者说。“我们的厂房已经拥挤得不能再拥挤了。” 要想彻底摆脱历史形成的负债境况,要坚守既有市场份额或者抢占更多份额,昆电机的产能和技术水平都将不得不寻求突破。 要向银行获得大额贷款,昆电机面临困难,——银行都需要抵押,但是,现有厂房用地不是商业住宅用地,抵押不了多少钱,而寻求担保也难乎其难,其他企业个个都害怕担保。 此外,昆电机正在研发风力发电机。公司高层分析,只需三、五年时间销售就可以达到20亿元以上。但要拿到20亿,就要先拿到2亿来建生产线。让李庆昆犯愁的,正是这笔资金的来源问题。 于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成为打破昆电机技术和资金“瓶颈”的可行出路之一。目前,双方的商谈还在进行。不论是市国资委还是东方电机、哈尔滨电机、昆电机,相关各方都没有透露商谈的内情。 另一方面,外界开始怀疑昆电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动机。 不久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要求昆明市属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兼并破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深化改制一批,培育上市一批”的思路做强做优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许多人认为,李庆昆找东方电机和哈尔滨电机“谈婚论嫁”,是在当前政治空气下被迫而为之。 但是,昆电机着手考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是在2004年。2004年之前,政府倒是曾经希望昆电机干脆破产算了。 “昆电机很早就想到了战略重组,而且是下了决心的。在推进战略重组方面昆电机是主动出击,而且非常积极。”市国资委企业规划发展处一名官员说。 消息人士说,昆电机高层偏爱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对其他的“求爱者”不感兴趣。 尽管昆电机客观上有资金需求,但是,昆电机首先考虑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对方是否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空间,以及品牌实力。 “许多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对战略重组‘天生’就抵制,因为他们担心企业被别人控股之后自己被降级、甚至被开排。昆电机领导班子则是来了个相反。他们不那么看重自己是否还同样握有实权,不在乎自己是否会被边缘化;他们最在乎企业是否能长远发展得好。”该消息人士感叹道。“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看,我的位置其实不是第一位的。”李庆昆对记者说。 来自市国资委的消息称,昆电机战略重组正积极推进,李庆昆表示,昆电机在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同时,将积极做好上市融资的准备。
政府不搞“拉郎配” 5月22日,市国资委主任马凤伦对记者表示,对监管企业的战略重组等重大事项,该委不赞成“拉郎配”,所有重要事项必须要跟企业领导班子说清道理,摆明问题,达成共识。 目前,昆滇企业战略重组正在进入新的高潮。而对于企业究竟该怎么才能发展得更好,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从政府的层面看,的确需要有大手笔,但是,从企业的层面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搞战略重组,尤其是在企业还有利润的情况下。 当政府大力主导企业战略重组的时候,企业就完全有可能处于被动局面:不干也得干。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政府正越来越喜欢介入企业重组。有的企业本来正积极准备上市融资,结果上一级政府半路杀出,强迫该企业跟该级政府控制的企业“结婚”,而且婚礼要立刻举行。企业上市的路就此断绝。 市国资委主任马凤伦认为,应尽可能给予企业领导人员自主发展企业的空间。在谈到昆电机的战略重组问题时,他说的都是企业领导层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强调国资委要把昆电机怎么样。“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对企业重大战略行为的行政干预。”他强调说。 既得利益与产业进步 难同步 昆电机高层把企业发展放在个人帽子和位置之上。但这未必是当下的主流。因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们往往不容易这么想。 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当某省属企业要搞战略重组的时候,记者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该企业高层可能因战略重组而变动的消息时。根本没有料到,这则消息让该企业整个集团都被震动了。 一些企业的领导班子为企业的发展确实作出了贡献,有的发展势头还被相当看好。于是,当地方政府要推行战略重组的时候,一些企业爆发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一些职工甚至到党委政府上访。 表面上看,是一些职工不满企业被“卖”出去,而实际上,这背后是一个既得利益链条的连锁反映。其中,企业原来的领导人员的不满,才是最大的动因。他们表面上称,是害怕外来投资者会害了企业的前途。但实际上则是他们担心自己既有地位不保、既得利益不保。 政府推行战略重组,是对产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同时也不得不直面既得利益集团的“对峙”。这是普遍性问题。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望,往往都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百般阻挠、甚至破坏。 这是昆电机这个样本难以复制的原因,也是价值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