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弧圆柱齿轮及其齿轮副的误差定义、代号、精度等级、齿坯要求、齿轮及其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侧隙、图样标准注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平行轴传动的圆弧圆柱齿轮及其齿轮副。齿轮的基本齿廓符号GB 12759-91的规定(也适用于符合JB929-67的单圆弧齿轮),齿轮模数符合GB1840-89的规定,法向模数等于1.5~40mm。
当齿轮规格超出本标准表列范围:法向模数大于40mm或分度圆直径大于4000mm或有效齿宽大于630mm时,可按附录A(补充件)规定处理。
2引用标准
GB 1800 公差与配合 总论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GB 1840 圆弧圆柱齿轮模数
GB 2821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
GB 3374 齿轮基本术语
GB 12759 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 14348.1 双圆弧齿轮滚刀 基本型式和尺寸
GB/T14348.2 双圆弧齿轮滚刀 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752 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JB 929 圆弧圆柱齿轮滚刀的法面齿形
3定义和代号
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1 |
|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2 |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 |
3 |
|
FP
FPK
|
与检查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差值
在检查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差值,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
*检查圆是指位于凸齿中部(对于单圆弧齿轮则为凸齿或凹齿中部)与分度圆同心的圆。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4 |
|
|
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凸齿或凹齿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
5 |
|
|
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与最小值之差
|
6 |
|
|
在检查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用相对测量法时,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7 |
|
|
要检查圆柱面上,在有效齿宽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最近的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在有效齿宽中,任一轴向齿距范围内,包容实际齿线的两条最近的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设计齿线可以是修正的圆柱螺旋线、包括齿端修薄及其他修形曲线
齿宽两端的齿向误差只允许逐渐偏向齿体内。 |
8 |
|
±
±
|
在有效齿宽范围内,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凸齿或凹齿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在有效齿宽范围内,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面大约通过凸齿或凹齿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一轴向齿距内,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
9 |
|
|
在有效齿宽范围内,凸齿或凹齿中部实际齿线波纹的最大波幅。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
10 |
|
±
|
在齿轮一周内,实际弦齿深减去实际外圆直径偏差后与公称弦齿深之差。
在法面中测量。 |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11 |
|
±
|
齿根圆直径实际尺寸和公称尺寸之差,对于奇数可用齿根圆斜径代替。斜径的公称尺寸Lf为:
|
12 |
|
Ess
Esi
Ts |
接触点所在圆柱面上,法向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
13 |
公法线长度偏差
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
Ews
Ewi
Tw |
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实际长度值与公称值之差。 |
14 |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 |
|
在设计中心距下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15 |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
|
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一个齿距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16 |
|
|
凸凹齿面瞬时接触时,由于齿面接触弹性变形而形成的挤压痕迹
装配好的齿轮副,跑合之前,着色检验,在轻微制动下,齿面实际接触迹线偏离名义接触迹线的高度。
对于双圆弧齿轮:
沿齿长方向,接触迹线的长度  与工作长度  之比即
|
17 |
|
|
装配好的齿轮副,经空载检验,在名义接触迹线位置附近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痕迹的长度  (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  之比的百分数,即 
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与工作高度之比的百分数,即  |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定义 |
18 |
|
jt
jn
jtmax
jmnax
jtmin
jnmin |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以接触点所在圆的弧长计值。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
19 |
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齿轮副的中心距极限偏差 |
|
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 |
20 |
|
|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H]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V]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注:包含基准轴线,并通过由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称为基准平面,两条轴线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基准轴线。 |
4精度等级
4.1本标准对圆弧齿轮和齿轮副规定5个精度等级,按精度高低依次定为4级、5级、6级、7级、8级。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同。
4.2按照误差的特性及它们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将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公差组 |
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 |
误差特性 |
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 |
Ⅰ |
|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 |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
Ⅱ |
|
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限性重复出现的误差 |
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 |
Ⅲ |
Fβ、FPX、Edf、Eh |
齿向误差,轴向齿距偏差、齿形的径向位置误差 |
载荷沿齿宽分布的均匀性,齿高
方向的接触部位和承载能力 |
4.3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名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5齿坯要求
5.1齿轮在加工、检验和安装时的径向基准面和轴向辅助基准面应尽量一致,并在齿轮零件图上予以标注。
5.2齿坯公差包括轴或孔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基准面的跳动,各项公差值推荐采用附录B(补充件)的规定。
6齿轮检验与公差
6.1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可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的精度。
第Ⅰ公差组的检验组:

;
第Ⅱ公差组的检验组:
。
对于6级及高于6级精度的斜齿轮或人字齿轮,检验 时,推荐加检 。
第Ⅲ公差组的检验组:
。
6.2对于各精度等级、齿轮各项误差和极限偏差的公差数值规定如下:
F
p(及F
pk)、F
r、F
w、

、E
h、E
df分别按表1、表2、表3、表4、表5、表8、表9、规定;

、

、 按附录A中A1的规定;E
W、E
S按附录AK中A2的规定。
对于采用设计齿线时齿线的修正部分不检Fpx。
*

仅在必要时加检。
**当其中有一项超差时,应按

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对不便于测量齿根圆直径的大直径齿轮,可检查

。
7齿轮副的检验和要求
7.1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的接触迹线、齿轮副的接触斑点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齿轮副的五个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对齿轮副的侧隙无特殊要求时,可不检查侧隙数值,中要求齿轮副能灵活转动即可。
7.2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及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应在装配后实没、或按齿轮副中单个齿轮的切向综合误差

之和及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之各进行考核,

及

按附录A中A3的规定。
7.3齿轮副的接触迹线和接触斑点的大小按表10和表11规定。
齿轮副的接触迹线和接触斑点分两步检验。装配后,先检验接触迹线,接触迹线合格后,才允许进行跑合,跑合后检查接触斑点。
7.4采用设计齿形和设计齿向线时,对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及大小可自行规定;若接触斑点的公布位置和大小确有保证时,则此齿轮副中单个齿轮的第Ⅲ公差组项目可不予考核。
7.5齿轮副的轴线平行度fx与fy按表6规定。
7.6中心距极限偏差±fa按表7规定。
7.7圆弧齿轮传动的侧隙基本上由基准齿形决定。不能依靠加工时刀具的径向变位和改变中心距的偏差来获得各种侧隙的配合,如时有的齿轮副对侧隙有特殊要求,可以用标准刀具借助切向移距来增加所需的侧隙,也可以提出设计要求,采用具用特殊侧隙的刀具加工齿轮以获得要求的侧隙。
按GB12759规定,标准侧隙数值为:Mn=1.5~6mm时,jn=0.06mn;mn>6~50mm时,jn=0.04mn。
8其他
8.1齿轮的基准轴线,对带孔的齿轮是指孔的轴线;对于悬臂轴齿轮是指轴颈的轴线;对于双支承的轴齿轮是指两轴颈的公共基准轴线。
8.2当需要对齿轮的轮齿顺序时行编号时,按标记面向上,正对齿轮基准轴线观察,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
8.3当需要区分齿面时,正对标记面,按齿顶在上、齿根在下的状态观察,齿体右边一侧称为右齿面,齿体左边一侧称为左齿面。
8.4在不要求互换性时,允许按下列公式进行配作和选配。
式中:

——齿心距偏差;

——齿心距极限偏差。
9图样标注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9.1在齿轮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侧隙系数。
标注示例:
a)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采用标准齿形的滚刀时,可不标注侧隙系数。
b)齿轮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均为6级,采用标准齿形的滚刀时,可不标注侧隙系数。
7 GB/T 15753-1995
第Ⅰ、Ⅱ、Ⅲ 公差组的精度等级
9.2需要在图上标注的一般尺寸数据
9.2.1顶圆直径及其公差
9.2.2分度圆直径
9.2.3根圆直径及其公差
9.2.4齿宽
9.2.5孔(轴)径及基本要求
9.2.6定位面(或轴径)及其要求
9.2.7 齿轮表面粗糙度
9.3需要用表格列出的数据
9.3.1法向模数
9.3.2齿数
9.3.3基本齿廓(标准代号)
9.3.4压力角
9.3.5螺旋角
9.3.6螺旋方向
9.3.7精度等级
9.3.8齿轮副中心距及其极限偏差
9.3.9配对齿轮图号及齿数
9.3.10检验项目代号及其公差(或极限偏差)值
9.4其他
根据齿轮的具体形状及其技术条件的要求,还应给出其他一切在齿轮加工和测量时所必需的数据。
9.4.1对于轴齿轮以及轴、孔不作为定心基准的大齿轮,在切齿前作定心检查用的表面最大径向跳动量必须规定。
9.4.2应将齿坯的实际外圆尺寸打在非基准端面或轴径上,以便按此值推算并检查切齿深度。
9.4.3当采用设计形、设计齿线时应以图样详述其参数。
9.4.4给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9.4.5齿轮滚刀应符合GB/T14348.1、GB/T14348.2及929的要求。
9.5示例
图样中的参数表一般放在图样的右上角。参数表中列出参数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减,检验项目按功能要求而定。图样中的技术要求一般放在该图的右下角,如下图所示。
注:K面为基准面
表1 齿距累积公差FP及K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
L,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 |
6 |
7 |
8 |
- |
32 |
8 |
12 |
20 |
28 |
40 |
32 |
50 |
9 |
14 |
22 |
32 |
45 |
50 |
80 |
10 |
16 |
25 |
36 |
50 |
80 |
160 |
12 |
20 |
32 |
45 |
63 |
160 |
315 |
18 |
28 |
45 |
63 |
90 |
315 |
630 |
25 |
40 |
63 |
90 |
125 |
630 |
1000 |
32 |
50 |
80 |
112 |
160 |
1000 |
1600 |
40 |
63 |
100 |
140 |
200 |
1600 |
2500 |
45 |
71 |
112 |
160 |
224 |
2500 |
3150 |
56 |
90 |
140 |
200 |
280 |
3150 |
4000 |
63 |
100 |
160 |
224 |
315 |
4000 |
5000 |
71 |
112 |
180 |
250 |
355 |
5000 |
7200 |
80 |
125 |
200 |
280 |
400 |
注:①FPT和FPK按分度圆弧长L查表。
查F
P时,取L=

查F
PK时,取L=

(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②除特殊情况外,对于FPK,K值规定取为小于z/6或 z/8的最大整数
式中:d——分度圆直径;mn——法向模数;

——齿数;β——分度圆螺旋角。
表2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值
分度圆直径,mm |
法向模数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 |
6 |
7 |
8 |
- |
125 |
1.5~3.5
>3.5~6.3
>6.3~10
>10~16 |
9
11
13
- |
14
16
20
22 |
22
28
32
36 |
36
45
50
56 |
50
63
71
80 |
125 |
4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
10
13
14
16
20 |
16
18
22
25
32 |
25
32
36
40
50 |
40
50
56
63
80 |
56
71
80
90
112 |
400 |
8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11
13
14
18
22
28 |
18
20
22
28
36
45 |
28
32
36
45
56
71 |
45
50
56
71
90
112 |
63
71
80
100
125
160 |
800 |
16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
14
16
18
22
28 |
-
22
25
28
36
45 |
-
36
40
45
56
71 |
-
56
63
71
90
112 |
-
80
90
100
125
160 |
1600 |
25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
-
18
20
25
32 |
-
-
28
32
40
50 |
-
-
45
50
63
80 |
-
-
71
80
100
125 |
-
-
100
112
140
180 |
2500 |
40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
-
-
22
25
32 |
-
-
-
36
40
50 |
-
-
-
56
63
80 |
-
-
-
90
100
125 |
-
-
-
125
140
180 |
表3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值
L,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 |
6 |
7 |
8 |
- |
125 |
8 |
12 |
20 |
28 |
40 |
125 |
400 |
10 |
16 |
25 |
36 |
50 |
400 |
800 |
12 |
20 |
32 |
45 |
63 |
800 |
1600 |
16 |
25 |
40 |
56 |
80 |
1600 |
2500 |
18 |
28 |
45 |
71 |
100 |
2500 |
4000 |
25 |
40 |
63 |
90 |
125 |
表4齿距极限偏差±fpt
fpt值
分度圆直径,mm |
法向模数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 |
6 |
7 |
8 |
- |
125 |
1.5~3.5
>3.5~6.3
>6.3~10
>10~16 |
4.0
5.0
5.5
- |
6
8
9
10 |
10
13
14
16 |
14
18
20
22 |
20
25
28
32 |
125 |
4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
4.5
5.5
6.0
7.0
9.0 |
7
9
10
11
14 |
11
14
16
18
22 |
16
20
22
25
32 |
22
28
32
36
45 |
400 |
8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5.0
5.5
7.0
8.0
10
13 |
8
9
11
13
16
20 |
13
14
18
20
25
32 |
18
20
25
28
36
- |
25
28
36
40
50
63 |
800 |
1600 |
>3.5~6.3
>6.3~10
>10~16
>16~25
>25~40 |
6.0
7.0
8.0
10
13 |
10
11
13
16
20 |
16
18
20
25
32 |
22
25
28
36
45 |
32
36
40
50
63 |
1600 |
2500 |
>6.3~10
>10~16
>16~25
>25~40 |
8.0
9.0
11
14 |
13
14
18
22 |
20
22
28
36 |
28
32
40
50 |
40
45
56
71 |
2500 |
4000 |
>10~16
>16~25
>25~40 |
10
11
14 |
16
18
22 |
25
28
36 |
36
40
50 |
50
56
71 |
表5 齿向公差Fβ值
(一个轴向齿距内齿向公差Fβ值)
L,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 |
6 |
7 |
8 |
- |
40 |
5.5 |
7 |
9 |
11 |
18 |
40 |
100 |
8.0 |
10 |
12 |
16 |
25 |
100 |
160 |
10 |
12 |
16 |
20 |
32 |
160 |
250 |
12 |
16 |
19 |
24 |
38 |
250 |
400 |
14 |
18 |
24 |
28 |
45 |
400 |
630 |
17 |
22 |
28 |
34 |
55 |
注:一个轴向齿距内的齿向公差按轴向齿距查表。
表6轴线平行度公差
x方向轴线平, 行度公差fx=Fβ |
 见表5 |
y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f y=  |
表7 中心距极限偏差±fa
fa值
第Ⅱ公差组精度等级 |
4 |
5,6 |
7,8 |
fa |
|
|
|
齿轮副的中心距(mm) |
大于 |
到120 |
11 |
17.5 |
27 |
120 |
180 |
12.5 |
20 |
31.5 |
180 |
250 |
14.5 |
23 |
36 |
250 |
315 |
16 |
26 |
40.5 |
315 |
400 |
18 |
28.5 |
44.5 |
400 |
500 |
20 |
31.5 |
48.5 |
500 |
630 |
22 |
35 |
55 |
630 |
800 |
25 |
40 |
62 |
800 |
1000 |
28 |
45 |
70 |
1000 |
1250 |
33 |
52 |
82 |
1250 |
1600 |
39 |
62 |
97 |
1600 |
2000 |
46 |
75 |
115 |
2000 |
2500 |
55 |
87 |
140 |
2500 |
3150 |
67.5 |
105 |
165 |
表8 弦齿深极限偏差±Eh
Eh值
分度圆直径,mm |
法向模数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6 |
7,8 |
- |
50 |
1.5~3.5
>3.5~6.3
|
10
12 |
12
15 |
15
19 |
50 |
80 |
1.5~3.5
>3.5~6.3
>6.3~10
|
11
13
15 |
14
16
19 |
17
20
24 |
80 |
120 |
1.5~3.5
>3.5~6.3
>6.3~10
>10~16 |
12
14
17
- |
15
18
21
- |
18
21
26
32 |
120 |
2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13
15
18
-
- |
16
19
23
-
- |
21
23
27
34
49 |
200 |
32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15
17
20
-
- |
18
21
24
-
- |
23
26
30
36
53 |
320 |
5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17
18
21
-
- |
21
23
26
-
- |
24
27
32
38
57 |
500 |
8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18
27
23
-
- |
23
26
28
-
- |
-
30
34
42
57 |
800 |
1250 |
>3.5~6.3
>6.3~10
>10~16
>16~32 |
-
23
25
- |
-
28
31
- |
34
38
45
60 |
1250 |
2000 |
>3.5~6.3
>6.3~10
>10~16
>16~32 |
25
27
-
- |
31
34
-
- |
38
42
49
68 |
2000 |
3150 |
>3.5~6.3
>6.3~10
>10~16
>16~32 |
27
30
-
- |
34
38
-
- |
-
45
53
68 |
3150 |
4000 |
>3.5~6.3
>6.3~10
>10~16
>16~32 |
30
36
-
- |
38
45
-
- |
-
49
57
75 |
注:对于音圆弧齿轮,弦齿深极限偏差取±Eh/0.75.
表9齿根圆直径极限偏差±Edf
Edf值
分度圆直径,mm |
法向模数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6 |
7,8 |
- |
50 |
1.5~3.5
>3.5~6.3
|
15
19 |
19
24 |
23
30 |
50 |
80 |
1.5~3.5
>3.5~6.3
>6.3~10
|
17
21
27 |
21
26
34 |
26
33
42 |
80 |
120 |
1.5~3.5
>3.5~6.3
>6.3~10
>10~16 |
19
23
29
- |
24
28
36
- |
29
36
45
57 |
120 |
2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22
26
32
-
- |
27
32
39
-
- |
33
38
49
60
90 |
200 |
32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24
29
34
-
- |
30
36
42
-
- |
38
42
53
64
94 |
320 |
5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27
32
38
-
- |
34
39
48
-
- |
42
50
57
68
98 |
500 |
800 |
1.5~3.5
>3.5~6.3
>6.3~10
>10~16
>16~32 |
32
36
41
-
- |
39
45
51
-
- |
-
53
60
75
105 |
800 |
1250 |
>3.5~6.3
>6.3~10
>10~16
>16~32 |
41
46
-
- |
51
57
-
- |
60
68
83
113 |
1250 |
2000 |
>6.3~10
>10~16
>16~32 |
48
-
- |
60
-
- |
75
90
120 |
2000 |
3150 |
>6.3~10
>10~16
>16~32 |
60
-
- |
75
-
- |
-
105
135 |
3150 |
4000 |
>10~16
>16~32 |
-
- |
-
- |
120
150 |
注:对一单圆弧齿轮,齿根圆直径极限偏差取Edf/0.75。
表10接触迹线长度和位置偏差
齿轮类型及检验项目 |
精度等级 |
4 |
5,6 |
7,8 |
双圆弧齿轮 |
接触迹线位置偏差 |
±0.11mn |
±0.15mn |
±0.18mn |
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 |
第一条 |
95 |
90 |
90 |
85 |
80 |
第二条 |
75 |
70 |
60 |
50 |
40 |
单圆弧齿轮 |
接触迹线位置偏差 |
±0.15mn |
±0.20mn |
±0.25mn |
按齿长不少于开作齿长% |
95 |
90 |
85 |
表11接触斑点
齿轮类型及检验项目 |
精度等级 |
4 |
5 |
6 |
7 |
8 |
双圆弧齿轮 |
按齿高不少于工作齿高 |
60 |
55 |
50 |
45 |
40 |
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 |
第一条 |
95 |
95 |
90 |
85 |
80 |
第二条 |
90 |
85 |
80 |
70 |
60 |
单圆弧齿轮 |
按齿高不少于工作齿高 |
60 |
55 |
50 |
45 |
40 |
按齿长不少于开作齿长 |
95 |
95 |
90 |
85 |
80 |
对于齿面硬度≥300HBS的齿轮副,其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应为0.3mn。
附录A
齿轮公差关系式与计算式
(补充件)
A1切向综合公差

、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螺旋线波度公差f
fβ、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
PK、一个轴向齿距偏差f
px、中心距极限偏差f
a分别按下列计算式计算:

……………………(A1)

……………………(A2)

……………………(A3)

………………………(A4)

……………………(A5)
fa=0.5(IT6,IT7,IT8)………………(A6)
式中:

——分度圆螺旋角。
A2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EW、齿厚极限偏差ES分别按下式计算:
EWs=-2sinα-(-Eh)……………………(A7)
EWi=-2sinα-(+Eh)……………………(A8)
TW= EWs- EWi…………………………(A9)
Ess=-2tanα(-Eh)………………(A10)
Esi=-2tanα(+Eh)……………………(A11)
Tss= Ess- Esi……………………(A12)
式中:α——压力角。
A3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

等于两齿轮的切向综合公差

之各。当两齿轮的齿数比为不大于3的整数且采用选配时,

可比计算值压缩25%或更多。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等于两轮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之和。
A4 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关系式见表A1
表A1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系式
精度
等级 |
FP |
Fr |
Fw |
fpt |
Fβ |
Eh |
Edf |
A  |
Am n+B
B=0.25A |
B |
A·m n+B
B=0.25A |
A |
A·m n+B 
|
Am n+B  |
A |
C |
A |
C |
B |
C |
A |
C |
A |
C |
A |
B |
C |
A |
B |
4 |
1.0 |
2.5 |
0.56 |
7.1 |
0.34 |
5.4 |
0.25 |
3.15 |
0.63 |
3.15 |
0.72 |
1.44 |
2.16 |
1.44 |
2.88 |
5 |
1.6 |
4 |
0.90 |
11.2 |
0.54 |
8.7 |
0.40 |
5 |
0.80 |
4 |
0.9 |
1.8 |
2.7 |
1.8 |
3.6 |
6 |
2.5 |
6.3 |
1.40 |
18 |
0.87 |
14 |
0.63 |
8 |
1 |
5 |
7 |
3.55 |
9 |
2.24 |
28 |
1.22 |
19.4 |
0.90 |
11.2 |
1.25 |
6.3 |
1.125 |
2.25 |
3.375 |
2.25 |
4.5 |
8 |
5 |
12.5 |
3.15 |
40 |
1.7 |
27 |
1.25 |
16 |
2 |
10 |
d——齿轮分度圆直径b——轮齿宽度L——分度圆弧长
附录B
齿坯公差
(补充件)
B1齿坯公差按表B1规定
表B1齿坯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1) |
4 |
5 |
6 |
7 |
8 |
|
IT4 |
IT5 |
IT6 |
IT7 |
|
IT4 |
IT5 |
IT6 |
顶圆直径2) |
IT6 |
IT7 |
注:1)当三个公差组成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2)当顶圆不作测量齿深和齿厚的基准时,尺寸公差按IT11给定,但不大于0.1mn.
表B2齿轮基准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
分度圆直径,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6 |
7,8 |
- |
125 |
7 |
11 |
18 |
125 |
400 |
9 |
14 |
22 |
400 |
800 |
12 |
20 |
32 |
800 |
1600 |
18 |
28 |
45 |
1600 |
2500 |
25 |
40 |
63 |
2500 |
4000 |
40 |
63 |
100 |
表B3齿轮基准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
分度圆直径,mm |
精度等级 |
大于 |
到 |
4 |
5,6 |
7,8 |
- |
125 |
2.8 |
7 |
11 |
125 |
400 |
3.6 |
9 |
14 |
400 |
800 |
5 |
12 |
20 |
800 |
1600 |
7 |
18 |
28 |
1600 |
2500 |
10 |
25 |
40 |
2500 |
4000 |
16 |
40 |
63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员陈渊、李长春、张廷健、刘世军、张一实、徐永年。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JB4021-8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作废。
, 行度公差fx=F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