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中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还在统计之中,其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引发了各方的猜想。近日,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表示,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稳定的基本面
中国在5?12地震面前的表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崛起时代的企业战略思考高级研修班暨企业高峰论坛上,徐匡迪认为,大灾面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下,与部队官兵全体出动,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升华。“全世界的媒体舆论和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力量,这个比救灾的胜利还要大。”徐匡迪说。
徐匡迪还表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工业生产基本稳定,市场消费持续趋旺,而存在的突出矛盾是正在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2007年我国全年的CPI上涨了4.8,达到当时近10年以来的最高涨幅。2008年1月份CPI达到7.1,2月份达到8.7,3月份为..3,4月份则达到了8.5。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发言人姚景源在经济基本面和价格上涨压力方面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并用“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这16个字形容当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呈现这样的基本面,主要在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原动力没有改变,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
姚景源认为,我国现阶段正在处于工业化迅速推进过程中,要想完成工业化或者像发达国家那样到了后工业化阶段还有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工业化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力量;我国城市化程度现在约43%,发达国家则基本达到70%~90%,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化还有相当长的过程;市场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力量,我国的市场化在逐步深化,而且还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今后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也将持续推进,很快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体。所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下去。
|